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 進學窮理的目的 ]

一開始接觸到這個問題,突然間不斷的去思考,時空拉回幾個月前,那種猶豫是否報名研究所考試的心情,老實說,經歷了考試、面試、放榜的這些時間點,心情從一開始的猶豫茫然到走一步算一步轉換到欣然接受準備往研究所深造的起伏其實很大,在通過第一階段考試之後開始要準備備審資料,在詢問學校老師該如何準備的同時,老師也丟給我這個疑問你為什麼要唸研究所?當下其實回答不出來,因此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些層面。

為什麼唸研究所 ☞


A.在銘傳商設的學習過程中,曾經有一門課程讓我印象深刻,主題是與大師對話,透過研究設計 師的方式去了解其作品特色及風格或理念,一開始以為是簡單的報告,這整個作業分為兩個部分:1.報告 2.對話 。
其實,一開始真的不懂到底什麼是報告,而什麼是對話,只知道第一部分必須去看書找資料去了解各組抽到的主題,因為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都是資料蒐集與閱讀的時間,接著老師要我們把我們看完書的東西,整理報告出來,真的以為這樣就完成了。但接著是要以該設計的理念及想法與他對話,剎那間,真的不懂怎麼跟那些遙遠的設計師對話老師也沒提點我們方向,只是一再的要我們去了解該設計師的風格與特色,然後就放膽的去玩不侷限表現方法,因此便朝著所研究的設計師去分析在整理然後創造出新的產物。有人與包浩斯對話形成了一個空間規劃、卻也有人做出了對錶,有人與青山PRADA對話完成了概念車,沒有誰對誰錯,只有邏輯思維是否通暢,最重要的是設計出來的東西有沒有內涵還是只是虛有其表。
因此讓我感受到設計除了技術上的磨練、想法的激盪外,更應該讓設計有內涵有內容性。因此希望可以透過此研究與在學習激盪的方式下去獲得更多的靈感及想法去運用在自己未來的作品上。

B.在大學這幾年,由做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同學是為了作業而設計,固然出發點是對的,但是相對於該作品卻少了內容及可看性,雖然設計本身就是為業主而做,但是我想透過研究所的研究學習下,可以由資料中去看到更多大學時未曾了解的東西,也可以在研究所的學習中看到更多、更廣泛的設計思維。畢竟設計領域不是死的東西,必須要透過觀看去體會更多事物,去激盪出不同的火花,有內容的設計是比較不易被淘汰的。而且透過設計把想法完成會比單純為了設計而做設計來的有成就感,也希望可以透過此方式去延續對設計的熱誠。

C.在大學的專業教育下,比較偏重的是技術層面,在課程學習上從包裝、廣告、多媒體、印刷、編排、行銷、插畫都有接觸到,在課程學習上算是比較多元的安排,也提升了我們對設計領域的專業知識,希望透過研究所的學習中可以透過研究的方式去對自己較有興趣的部份做研究與專業的學習。

D.現實的層面,因為我每年暑假在補習班做招生工作,重考班的市場轉變讓我深深體會到社會的現實面,學力與文憑再求職上仍然是台灣社會的一大導向,因此期許自己可以有機會攻讀研究所,因為氾濫的大學院校,已經讓大環境中有太多大學生充斥,儘管設計是能力導向但是學歷也會是在面試的考量之一,因此期許自己可以完成研究所學位,讓自己未來在求職方面有更優異的條件。

關於未來

在大學時期,只想著充實自己的條件,未來往有興趣的事業去發展。曾想過是不是就乖乖的再補習班一直做下去好了,但卻不甘心。還是期許自己可以完成和興趣較有關聯的事業。

未來要幹麻 ☞

現階段而言,沒有具體的想法,希望可以朝著跟平面設計有關的行業去接觸;大學導師曾經建議往設計業務去闖一闖,因此我一直希望在踏入職場的當下可以在該領域接觸,去累積更多人脈,然後再回繼續在設計的領域打滾,畢竟作自己有興趣的事還是會比較快樂的。
不過每個人的未來是無限大的,還是階段性的完成目標比較重要,未來要做什麼有時候應該會在完成階段性的目標時有不同的修正吧!目前依然是理想~~~~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