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號穎川,點出這一戶人家姓陳。據說在古早時期,陳姓人家的祖先被封在「穎川」之地做諸侯,後來「穎川」就成為陳姓人家的堂號。會命名為聚奎居,則是寓意著主人家不只有財,還有文才與品德。因為「奎」星代表著文曲星,也是德星。一邊牆上寫著「廉泉讓水」對應著另一邊的「瑞氣祥雲」,意思是說這兒民風純樸,主人的品格廉潔,在風水地理上也是一處極好之地。
聚奎居最多曾住到42口人,當時的主人富裕到甚至擁有台灣僅見,從國外買回來的重型機車、轎車。後來時代改變,在政府政策下大量田地被徵收,家產減少,且主人突然間因故過世,沒有留下遺產由誰繼承,子孫紛擾中誰也拿不出完全證明是房子的繼承人,房屋稅也愈欠愈高,後來就轉賣出去。
原本聚奎居將被拆掉重新蓋成別墅,在台中縣議員張正興的大力奔走下現予以保存,也在門前種下了草坪予以美化,納入高鐵旁的十七處觀光景點之一。聚奎居的存在,是文化的延續,也是時代的見證。
儘管有些人把他定義成廢墟,不過我卻覺得他有別於一般廢墟,它多了一點虛無飄渺感,還有濃濃的台灣味,映入眼簾的建築物,彷彿訴說它一戶人家的興衰,背後隱含的故事,如果沒有先蒐集資料,其實或許是不得而知的。
不過,它的外觀美以及經歷歲月的洗禮,所遺留下來的現狀,仍據有震撼力,儘管大門深鎖,我想,應該還是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從小棟鑽進去一探究竟吧!它保留的相當完整,還有樓梯可通往二樓,我當然也踏上去了,不過除了門窗還有存留下的壁紙,陪伴著它的舊址有舊月曆以及舊海報,跟外觀的氣派截然不同。
不過,我還是不能忘記拜訪它的目的,趁著沒人經過我趕緊拍了幾組環景,來試試看!雖然我不知道有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不過當我從銀幕上看到它完成後的樣子,我深感不須此行!雖然可能不是多麼完美的作品但是聚奎居的美好與壯觀卻完整的呈現在我眼前。
中興新村每年在這個季節原本的污泥中,總會出現許多荷花,以前高中天天看不覺得美,這次環景拍完騎機車回家,看天色還不錯,就開車帶我媽出門走走,很自然得我就開到了中興新村。
大二過後,就沒有再使用單眼相機來做作業了,這學期修了影像設計的課程,透過這門課我想我應該可以拍拍照,玩玩軟體吧!
這場派對是為了Louis Vuitton新產品塗鴉大師Stephen Sprouse系列,所舉辦的發表派對,大家來看看這場非常時尚的派對吧。










看了這LV派對的照片,又想想現在所待的環境,誰說保守才是最好的?那LV為何捨棄LOGO包不斷地做出新的嘗試!誰說新的想法一定不好,螢光色、塗鴉、LV不就又開啓吸引目光的新時代。
「薇閣小電影」,這個行銷企劃案必須回朔到電視廣告開始切入—最近電視上有部整支廣告都是馬賽克的只在最後說於搜尋打「薇閣小電影」,老實說,它充分得勾起我的好奇心!透過馬賽克畫面來吸引目光,以及人們好奇的心裡與不為人知偷窺慾。
雷先生定期接受集體心理治療,他總是心不在焉的參與別人的心理告白,他置身在團體間,卻時常放空,他在心理和肢體上都自溺於自設的小世界。某天,他在團體中,遇見陳小姐,陳小姐是個等待情感補白的開車族,她自述期望在剛買的新車裡,不僅有駕駛者,也能夠為空著的右手座位,找到主人。雷先生則在告白中表明自己正為大門鑰匙遺失不知如何回家一事困擾不已。
她服務於旅館的餐飲部,負責將旅館裡永遠無法照面的客人送上他們預點的餐飲。好幻想的她,每一次都會根據餐飲的名字和食物內容,猜測房間中的男女是何種關係,有甚麼性癖好,然後她會自編自導接下來的狀況,並附上主題名稱,例如「兄妹的愛的不倫」「芭比的性愛論」,隔著保護顧客隱私的送餐檯,當她奉上食物的同時,她的性幻想也就同步在腦子裡上演。
故事一開始便進入耐人尋味的劇情裡。中年的肥皂商人在一次與外遇對象偷情的片刻,
看到摸油湯,就好像回到了50、60年代的自家廚房一樣,他可不是真的廚房,他原本是一點都不起眼的豬圈,但是經過老闆的巧手大改造之後,現在已經是一家道道地地的復古餐廳了。門口高高掛著歡迎客人的紅燈籠,燈籠上面寫著大大的「酒」字,讓我想到龍門客棧;門旁還貼著舊式春聯,有趣的是,春聯上寫的不是恭喜發財,而是「喝酒身體勇,喝酒要爽爽」,客人一看到都會會心一笑吧!可以感受到老闆那無俚頭式的幽默。
一進到店裡面,餐廳裡面的擺設充滿了濃濃的古早味和人情味,古老的圓餐桌和木頭家具擺放整整齊齊,上面還有許多括痕,看就知道是經過”時代考驗”後所留下來的舊木頭桌椅;牆上掛著農夫下田的簑衣和草帽,還有扁擔,非常有古早農家的感覺,牆上是一幅幅的手繪電影海報,連黑白結婚照都出現了,牆角擺放著一張供奉神明的供桌,桌上擺著一些酒瓶,桌下則是凌亂的堆放著作農器具,一整個有親切感。店內的燈光是採用燈泡式的微亮黃燈,照在由磚頭砌成的柱子上,氣氛就出來了,比較特別的是,牆上有一個個方形的「洞」,即使白天不開燈,室內也有充分的陽光照進來,響應節能省炭的精神不落人後。
「摸油湯」源自閩南語 ”做油湯”,就是在廚房煮東西、做飯的意思,一般人可能比較少用這個詞,但是知道了以後格外有親切感,也很有本土意識。餐廳的老闆--曾先生,摸油湯是他 的第一家店,也是唯一的一家,他和老婆還有兩個女兒一起經營著這家餐廳。一開始,曾先生看到老婆的朋友有一家復古餐廳,覺得很有意思,便決定自己也來開一 家,於是他開始搜括身邊友人的復古玩意兒,還和母親一起翻箱倒櫃找出一些復古私藏,和朋友合資一起開了這家餐廳,並且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共同設計了店內的 擺飾和風格,於是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摸油湯。老闆還會常在部落格上po一些有趣的文章,讓喜歡摸油湯的客人可以常常分享他的心情,藉此拉進和客人的距離。我發現,老闆其實是個無厘頭、愛搞笑,也很認真生活的人,他po的文章,很多都是笑話或是時事,連星座都有,像他寫最近養了兩隻寵物, 一隻是變色龍,另一隻是刺猬,叫做刺刺郎,非常可愛~是很生活化、很親切的一個老闆。










三、服務文化
在摸油湯,還沒進門就會先聽到一句「客倌,您好!」的情招呼聲,這也是摸油湯堅持的服務品質,用充滿人情味的打招呼方式取代了歡迎光臨,讓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的菜色非常多,但是不需要擔心如何選擇,因為服務生會針對人數和口味做出最好的建議,讓你不用擔心點的菜太多會吃不完。

而且店員還模擬客棧的店小二,客人上座之後,會立刻遞上古早白鐵茶壺盛裝的茶水,加上滿滿一大碗的紅土花生來招呼客人,非常有趣。在這裡,喝酒不用啤酒杯,而是使用「碗裝」的復古方式,如果酒喝多了想吐也不必急忙衝到廁所,餐廳裡有設置嘔吐槽,這是老闆的貼心設計,就是為了怕客人想抓兔子卻沒地方去的窘境發生。

四、食的文化
閩南人常吃的是米飯,因此摸油湯的主食是古早的豬油伴飯,裡面的菜餚常用蝦、蟹、魚、貝一類的水產,像是豆酥生蚵、黃袍酥蝦、鳳梨蝦球、蛤蜊湯等等,或是依照桃園季節性所產食材烹調,山產、蔬菜、雞、鴨、鵝、豬、羊也常用來入菜,例如炒空心菜、古早鹹豬肉、酥炸肥腸、鮮嫩油雞,而由於閩南文化過去是農村文化,牛肉一般不常吃,吃牛肉是受到來自廣東的影響,所以摸油湯裡面的菜餚也較沒有以牛肉為主的菜式。
一般來說,閩南菜餚的花式不如粵菜,因此利用既有的食材盡量變化,像是用米做成米粉、湯圓就是一個例子。。基本上,閩南菜餚口味的特點是清淡,較不油膩,花俏也少。閩南人的早餐,常吃的是清粥,配上小菜、醬菜。由於過去的人並不富裕,閩南人在盛產期過後,就把過剩的材料加以乾製,例如曬魚乾,或者加以醃製。不論是獲得的海產或者菜類,就用各種方式盡量的利用、保藏。一般來說,菜餚的味道有一定程度的鹹,而且以香味為主。摸油湯也融合了一些客家料理,像是有名的苦瓜鹹蛋、客家小炒和薑絲大腸,也很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