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 烏日 聚奎居 古早味豪宅 ]

聚奎居外觀環景
這是我為了環景作業特別到網路上蒐集資料所找到的廢墟,也不知到為甚麼?我一直對舊眷村或是廢墟特別有情感,或許是小時候有段時間是住在警察宿舍,那裡也具有眷村的氣味吧!

聚奎居—一棟在烏日小鎮的廢墟,烏日鄉唯一巴洛克建築,佔地400坪,是傳統詩人陳若時的故居,建造年代約為大正9年 (1920)( 據李乾朗調查 ),其建築特色:
A.三合院平面,正身 RC 加強磚造;護龍磚造。西式洋樓,護龍為平房,正身二層,山頭花綵紋飾,中 有堂號,女兒牆起落有致,線條流利。
B.明間以柱列分三間呈半圓拱造形,明次間以圓、方、圓柱三柱並列,表面抿石子。
C.護龍半圓拱洗石子,其餘為紅磚。
D.臺基正身抬高,室內再抬高,中庭置海棠形水池。建築形式華美特殊,立面構材保存完整,值得加以保存。
以上資料來源取於:走讀台灣 烏日鄉

聚奎居二樓往外看環景
聚奎居位於台中烏日學田社區,為知名詩人陳若時故居,建築形式華美特殊,立面構材保存完整,迴廊、圓柱、泥塑裝飾等極具特色,值得加以保存。據說興建房屋的主人陳若時的祖父是進士,對當時的小地方來講,能出一位進士是非常特別的事,後來子孫經營米店,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但並沒有後嗣,陳若時是當時三位養子中的長子,他繼承了祖先所傳下來的財富,為了彰顯陳家的興旺,在日治時代1919年,蓋了一座「聚奎居」。

這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建築,就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聚奎居仍的上是所謂的「豪宅」。建築上採中西合璧的方式,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的紅磚牆與原拱門,還有巴洛克那氣派的圓形廊柱,整體而言,就像中國的三合院的形式。

堂號穎川,點出這一戶人家姓陳。據說在古早時期,陳姓人家的祖先被封在「穎川」之地做諸侯,後來「穎川」就成為陳姓人家的堂號。會命名為聚奎居,則是寓意著主人家不只有財,還有文才與品德。因為「奎」星代表著文曲星,也是德星。一邊牆上寫著「廉泉讓水」對應著另一邊的「瑞氣祥雲」,意思是說這兒民風純樸,主人的品格廉潔,在風水地理上也是一處極好之地。

聚奎居最多曾住到42口人,當時的主人富裕到甚至擁有台灣僅見,從國外買回來的重型機車、轎車。後來時代改變,在政府政策下大量田地被徵收,家產減少,且主人突然間因故過世,沒有留下遺產由誰繼承,子孫紛擾中誰也拿不出完全證明是房子的繼承人,房屋稅也愈欠愈高,後來就轉賣出去。

原本聚奎居將被拆掉重新蓋成別墅,在台中縣議員張正興的大力奔走下現予以保存,也在門前種下了草坪予以美化,納入高鐵旁的十七處觀光景點之一。聚奎居的存在,是文化的延續,也是時代的見證。

聚奎居二樓走道環景
雖然在出發前有作了一點功課,不過這學田路405巷也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找到的小巷弄,越是這樣越有豪宅的味道,我從某條巷子亂繞看到的是它的背影,雖然有小路可以進去了,但我仍然不甘心,一定要找到那傳說中的405巷, 終於我隨著門牌號碼找到了。

儘管有些人把他定義成廢墟,不過我卻覺得他有別於一般廢墟,它多了一點虛無飄渺感,還有濃濃的台灣味,映入眼簾的建築物,彷彿訴說它一戶人家的興衰,背後隱含的故事,如果沒有先蒐集資料,其實或許是不得而知的。

不過,它的外觀美以及經歷歲月的洗禮,所遺留下來的現狀,仍據有震撼力,儘管大門深鎖,我想,應該還是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從小棟鑽進去一探究竟吧!它保留的相當完整,還有樓梯可通往二樓,我當然也踏上去了,不過除了門窗還有存留下的壁紙,陪伴著它的舊址有舊月曆以及舊海報,跟外觀的氣派截然不同。

不過,我還是不能忘記拜訪它的目的,趁著沒人經過我趕緊拍了幾組環景,來試試看!雖然我不知道有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不過當我從銀幕上看到它完成後的樣子,我深感不須此行!雖然可能不是多麼完美的作品但是聚奎居的美好與壯觀卻完整的呈現在我眼前。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 出淤泥而不染 ]

中興新村每年在這個季節原本的污泥中,總會出現許多荷花,以前高中天天看不覺得美,這次環景拍完騎機車回家,看天色還不錯,就開車帶我媽出門走走,很自然得我就開到了中興新村。

中興新村—省府所在地,不過台灣已經廢省許久,這地方照理來說會有濃濃的政治色彩,但是我印象中,他有的是孩童的笑聲與眷村伯伯的親切感,還有好吃的刀削麵,然後有我跟我媽高中的記憶,但我獨愛中興大門這片荷花,當它盛開時,總有許多人潮來這拍照攝影,小時候,總是不懂他們在幹麻?
以上是中興新村荷花環景
或許是環景的有趣,讓我不經意的拿起相機來一張一張的拍攝,我也不知道荷花的環景拍出來會有怎樣的效果,不過,就試試看吧!

相較於一般高手攝影的荷花,可能取景與角度上都沒有他們來的精準與精彩,可是環景卻可以拍攝出荷花那生意盎然的活力與荷葉與花還有蓮蓬的呢喃,儘管不是多麼驚豔的作品,對我而言,或許是環景興頭吧!不過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時候,突然想到應該來看看環景跟一般攝影有何差異?透過環景拍攝,由於是繞了半圓圈去拍攝,所以完成的作品上會有弧狀,當然這跟題材和後製有關係,舉例來說,荷花事由上往下拍,雖然也是一種嘗試,但是在環景的話面構成上無法凸顯角度以及所圍繞的圓形的角度,因而相較於其它組環景,少了那空間的透視以及張力,在畫面上似乎只是將很多張照片連接在一起重新錯置而已,少了一點驚喜!儘管荷花美又清幽!但是,在環景拍攝上它似乎只是一種畫面較廣的效果,少了一分那空間的張力!

[ 論文評論與分析:文化創意產業視覺形象設計評估與創作之研究-以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為例 ]

文化創意產業視覺形象設計評估與創作之研究-以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為例
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研究生/謝宗霖 指導教授/柯凱仁 (9506)

本文摘要

本研究以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為對象,從文化產業的創發觀點入,嘗試將視覺形象設計導入社區發展中,期盼能有助於形象的提昇,促進社區永續發展。研究經歷:田野訪查;需求確認、量化輔助設計概念發展、設計分析與評估、設計創作以及設計提案等。經此設計進程操作與社區民眾共同開發出合理的、具代表性的視覺形象系統。

全文分為:一、緒論,二、文獻探討,三、研究方法,四、研究結果,五、設計作業與成果,六、結論與建議等。希望透過研究,探討以科學化實驗輔助來凝聚、浮現、掌握桃米里內外部性偏好認知用於設計之可能性,使今後在面對視覺形象問題時,能有較科學化、客觀化的解決方式;設計創造屬於桃米生態村專屬的視覺形象系統。期待本研究成果與設計能提供社區發展、永續經營以及相關學術研究之參考。

研究目的
本研究為因應與設計桃米生態村永續發展中所需的視覺形象系統而生,整理研究目的如下:
1.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意義與價值,掌握桃米生態村現況、永續發展的困境與需求。
2.探討以MDS多向度評量法應用於輔助社區視覺形象系統開發案中設計分析與評估之可能 性;以科學量化實驗歸納,釐清受測者隱而未現的認知偏好訊息,確定設計方向與基準,建構合理的、有效的溝通機制與成果評量。
3.研習MDS的科學量化知識,探索量化研究的科學精神與操作方法,期能導入未來專案設計創發與管理。
4.嘗試設計出桃米生態村專屬的視覺形象系統,提供桃米未來永續經營導入或參考之用途,同時將以此經驗系統化為操作模式。

研究程序
第一章:緒論,說明此次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程序與研究流程。
第二章:文獻探討,對於研究過程中重要的名詞作釋義;如「文化創意產業」、「視覺形象設計」、「多向度評量法」「生態村」、「桃米里現況」等加以說明,以為研究與設計之基礎。
第三章:研究方法,陳述實證研究分四個階段進行研究,並對採用的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驗做法與判別依據詳細說明。
第四章:研究結果,詳述各實驗之結果,並呈現設計過程與初步成果。
第五章:設計作業與成果,桃米生態村視覺形象設計識別系統分析與詳述。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針對本研究之結果與發現之問題嘗試加以歸納整理與總結,最後做出若干建議。


研究方法
實驗法:採用MDS量化分析與評估,其目的是嘗試將感性的、抽象的、隱而未現的認知訊息等,化繁為簡,以利設計概念之發展與形成;透過科學量化試驗操作,明確而具體的整理符合社區永續經營的設計概念、意象用語,以為設計基準。
實驗一:集群實驗,以研究者於標誌設計相關書籍上與實地蒐集之生態相關標誌設計為受測樣式。
實驗二:此實驗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投射實驗─屬性形容詞取得」,第二:「偏好性實驗」。
實驗三:針對實驗二之結果,歸納設計方向,並進行第一階段初步設計,最後再融合實驗二之結果,針 對較被偏好之標誌,進行本實驗、檢驗。
實驗四:桃米居民的確認、偏好性實驗(設計驗證),針對實驗三之結果,進行修整。
實驗小結
長久以來,設計開發案曠日費時,其主要原因在於設計溝通不良;以感性方式從事設計雖然有其優點,但是在掌握偏好訊息方面,仍有難以避免的風險和迷失。透過科學量化輔助設計分析與評估方式,可用來掌握需要、偏好,朝最佳化的理想邁進。
本研究與設計于2005 年7 月開始執行,歷經了5次的問卷調查,其中包含4次實驗分析。在這個看似繁雜的設計方法中,事實上卻是個縮短開發時間的最佳方法。
透過這樣的操作過程,社區居民代表的參與,更能確切的開發出滿足需求的設計。持續的與居民溝通、解說、協調,能更順利的進行。最後,本研究將上述實驗之結果,繼續進行此設計推廣,為桃米生態村完成視覺形象系統,以輔助社區之永續發展。

研究結論
眾多設計者都了解,在設計過程中對訴求對象的心理認知因素的評估與掌握致為重要,但實際運用科學且客觀的方法輔助者尚未普遍。因此,本研究先以MDS多向度評量法,為主要的分析工具,再從實驗結果中掌握設計基準,以進行視覺形象設計。

從實驗一、二、三中,以受測者心理認知的角度,以較精確且客觀的方式整合消費者、業主及設計專業三方面的想法。透過實驗結果歸納、整理、解析設計需掌握的訊息,掌握最佳化設計的方向,再從實驗四確認需求,以利設計開展。最後,將本研究與設計創作整理結論如下:
1.藉由「集群實驗」將80個樣本,獲得17個「典範樣本」。以此方法用來輔助形象設計研究,可更客觀的擷取樣本。
2.「投射實驗」以肘部為主去觀察點,獲得屬性形容詞:「希望的、潔淨的、文化的、樸素的、悠閒的、健康的、親切的、獨特的、愉快的」等9個。為本視覺形象設計之概念與方向。
3.實驗二之偏好性實驗中研判,向度一為:「希望的」與向度二為:「獨特的」以此二向度作評估。並從偏好性認知空間圖與偏好性認知排序中得知,受測者較偏好的標誌其特徵傾向「較活潑、動感、有方向性、簡潔、有生命力」。


MDS 多向度評量法
多向度評量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簡稱MDS 法)最早為Richardson(1938)提出計
MDS的概念,之後歷經了很多學者的努力,使之完備起來。
多向度評
法可處理n個刺激物之間的近似資料,以建立這n個刺激物在歐幾里德空間中的「結構圖形」或稱構形;即一組點集合的特殊排列。
MDS是一種資料縮減的分析方法,起最終目的是建構一個具有最少向度的刺激空間,以觀察資料背後的「結構」,或可稱為受測者的「知覺圖」。
MDS法能案受測者的原始資料,以最適合的運算結果表現在幾何空間上,觀察實驗刺激物的分部狀態時,從中解讀受測者不可說的潛藏訊息;此可看作是受測者對造形認知的「識別」模式,此將受測者抽象知覺具體化的描述實為其特色,也應該是設計所需掌握之重要訊息(柯凱仁,2000)。


分析與評論
優點
a.圖文解釋、圖文解釋資料豐富且易懂
b.研究方法解釋清晰使閱者容易了解
c.架構完整而清晰
d.結論與建議說明清楚方便日後研究人員使用同類研究方法
缺點
a.統計圖表方式偏多不易理解
b.受測人員局限地域性不夠客觀

[ 論文評論與分析:社區文化商品的符號運用-以湖本村文化創意產業為例 ]

社區文化商品的符號運用-以湖本村文化創意產業為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 研究生/李侑芳 指導教授/黃世輝 (9306)
摘要
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商品在全球層面中流通,個人生活用品往往來自世界各地,如同麥當勞、便利商店的企業化、DHL 等流通化,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因此大大提高。這些說明著全球化帶來的便利與生活形態逐漸趨於同質性,但另一方面,也使地球村各地的居民,意識到在地文化對於自身社區的重要性與意涵。以台灣近年來注重休閒旅遊與生態觀光來說,各地方開創許多具有地方文化性的商品,這樣的發展也帶來地方的商機。文化是如何經由符號譯碼的轉換而搭載於商品中,這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有必要去思考,文化商品的形成,在文化轉換成商品的過程中,文化符號如何被挑選、塑造、轉譯、搭載、融入於商品中,因此本研究針對文化符號轉換成商品時,所出現的意涵來論述。

文建會從八十三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至今,已帶動許多社區重視在地文化,促進社區發揮自己的特色、發展在地文化產業。本研究所要論述的雲林縣湖本社區從八十七年以來朝向生態村的願景努力發展,從當地的陸砂開採事件,因而發現國際級保育類八色鳥,成為湖本村走向生態村的精神指標,八色鳥也成為湖本村發展文化商品的重要符號。八色鳥圖像的產生是可經由多種方式來表達,如形式、顏色上的不同,來傳達其意境與感受,在湖本文化產業上可分為實體文化商品及整體文化服務,本文所要探究的範圍為前者。目前為止湖本的實體文化商品可分三期,第一期為外來廠商所開發的T 恤、領帶及金幣等商品;第二期為居民自行發展的鮮奶饅頭為主,第三期正在開發中,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如何藉由在地故事的敘事性,造就社區文化商品,透過實地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分別針對參與計劃案之師生、湖本村民及參訪湖本社區的遊客)。來剖析湖本村文化商品類型與形成過程。

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結果摘要:
(1)針對在村民、設計者、參訪者對於文商品的意 識分析
(2)在地居民、參與計畫師生及外來參訪者三者互動關係
(3)文化符號運用於文化商品
(4)從推動社區營造面向來觀察湖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影響性
(5)對於湖本發展第三期文化商品之建議

研究目的
地方生活文化結合產業發展
從外來團隊協助社區從事資源調查的過程中,居民漸而自覺社區原有資源的寶貴,因此需尋找與生活文化契合且相融之處,著手開發社區文化商品,才能促進居民認同與互動參與的機制,對開發的文化商品需具有傳達社區發展願景的方向,而在開發前期透過社區活動來觀察居民,對於社區文化親身感受認知與參與程度;因此要從在地歷史人文與實質賴以生存的產業發展,加以融合,促成文化產業建構於在地生活文化與產業結合,轉而衍生產出社區文化商品。

探究文化產業之文化符號的形成
當社區資源調查與活動引發社區基礎擾動後,湖本社區在九十一年申請文建會心點子創意計劃通過,執行的過程由鄰訪會議開始,重新回到原點思考,討論發展與如何推動社區產業特色,之後又結合文化產業振興計畫的開發,讓居民原先發展合作社協力集思廣益的概念,經由計畫的推動,引介在地學界資源,共同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能,帶動社區生態保育的願景目標。並在參與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的過程中,感受在地居民文化的故事,思考如何轉換成為文化符號,以及文化符號如何載入文化商品中,並探究其間的依存關係。

文化商品研發推動社區產業振興
文化商品的研發,需透過發掘社區特色與在地故事性,經由居民的參與與認同,找出具有傳統、創意、個性和地方魅力特質的文化符號,來研發設計社區文化商品,揭開社區產業的新視野,結合在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共同討論進行製作;社區生活文化的意象需經由轉譯,形成文化符號融入社區商品中,並使文化商品朝向少量而多元的地方產業進行研發設計,使其發揮經濟效益,而達到地方產業開發與區域發展,進而帶動社區產業振興,促進在地文化的推廣,建立社區產業永續發展的機制。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藉由推動生態保育及發展社區文化產業,如何藉由在地文化的故事性,轉換成文化符號,經由文化商品搭載而傳達;並探究在推動地方文化振興產業計畫的過程中,外來參訪者、參與計畫師生與在地居民所扮演的關係為何?期望從研究的探索中,瞭解社區文化的認同因素與參與認知程度,如何發展文化符號,確立居民廣泛認同文化商品,並對於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是否與願景結合,能夠促使社區永續經營。

研究目的歸納成以下三個方面:
(1)探討社區居民所傳遞之社區故事如何形成社區文化符號。
(2)探討社區文化符號如何轉化成為文化商品。
(3)探討文化符號與文化商品的共同塑造者,包括社區居民、參訪者與協助者等三者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分為五個部分:
(1)從參與地方文化產業振興計畫中,說明背景、動機及目的形成。
(2)藉由文獻的探討將理論帶入實務,以理論來檢證實務。
(3)研究方法的探究分為質化與量化兩方面。
(4)透過實際參與的過程中,研究者能學習及反省,有助於理解及發現。
(5)將獲得的研究資料加以整合,呈現研究的結果與建議。

創作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第一期:外來廠商的好意。
以外來廠商所開發的金幣、領帶等商品為主。由廠商自主開發及行銷,但也透過湖本社區合作社做少量銷售,走出推廣文化創意產業的第一步。
文化創意產業第二期:社區合作社的創業作品
以社區合作社自行研發的鮮奶饅頭、T恤為主。
文化創意產業第三期:委託設計專業進行的新創意商品
湖本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第三期,主要是修正開發商品的實用屬性,委託設計專業與居民進一步討論文化商品的想法及創意;以融入社區的生活特色,提昇商品的個性及在地的特殊性,展現出社區生活文化的各個面向,從社區生態、宗教信仰、產業象徵、自然景觀、人文意識等社區特質,強化商品的附加價值,並將具體的象徵物、可聯想之意象及傳達社區故事表現形式的文化符號載入文化商品中。

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可分為下列五小節來談,第一節針對村民、設計者、參訪者對於文化商品的意識分析;第二節針對研究對象村民、設計者、參訪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三節針對文化符號及文化商品探究;最後針對湖本社區文化創意產業來分析發展與影響性及對第三期文化商品做一些建議。

村民對湖本文化商品的意識分析
(1)社區內化脈絡循環的生活性參與
在地居民常久以來居住於社區的地域性領域理,建立固定內化循環的模式,居民由常態的生活性參與,不知不覺地改變推動社區,維持社區的活動與運作,但對於在地文化的原始概念,始終存於居民個體的潛意識印象,不曾去確認與加以表述。當研究者以參與觀察法與實際互動訪談後,運用紮根理論來驗證發掘居民的內在認知觀點,將文化符號的範疇加以鮮明化,也試圖以在地語言模式,引述探討居民表達想法的初步概念,將文化認知予與強化顯現,分析居民生活性參與特質,分別由個人觀察、生活經驗、言語交流、觀念傳承的方式,來說明文化符號概念的背後意義。在訪談範疇的組成架構中,居民對於社區本源與先天環境維護意識認知並不深入,在社區景點與生態特色則突顯出個人觀察程度的深淺可得知,其中社區營造理念延伸為主要譯碼的象徵,促進居民互動交流,強化生活性參與的關鍵所在。
(2)外在現象突顯影響居民的在地意識參與
外在現象的形成可由地域性、議題性及切身相關性等觀點,來探討居民在地意識參與的看法,並由人的對象的介入與關注程度,來影響居民本體意識的改變,是否認同其事與物的發展與所產生的效應。從地域性的觀點可歸納出八色鳥生態棲息環境造就湖本生態村的環境意識,外來者與參與計畫的影響,提昇居民維護生態的主體意識,同時也說明居民與土地依存認知的關係,趨向生態平衡;另一方面由議題性觀點範疇得知,當地反陸砂開採的意識象徵,是促成湖本村為八色鳥故鄉的故事主軸線,帶動社區藉由活動推廣生態保育理念的動機,為串連社造運動持續發展垂直軸線,所造成的影響與後續發展性,將牽動居民切身相關性的參與意識,因利益關係形成兩極化的社區文化認知,造就湖本文化商品特色發展與符號象徵的存在性,成為傳達在地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意義所在的發展因素。
(3)行動參與啟發互動模式發掘文化符號
研究者本身在訪談分析概念中,揭露出社區文化脈絡的發展過程,影響居民自覺進而自發性的行動參與,在於中介條件的產生與介入社區生活層面的影響性,為外來者單向參訪體驗與雙向溝通發掘在地文化符號。外來者參訪對於社區的看法與回應,以及社區推動社區營造的帶動者,促使居民投入的動力,引發對於社區主體意識的自我維護,同時也進一步讓居民指認社區文化特色的印象,確認文化符號的社區代表性;另一層次的外來協助者,引導有心參與行動的居民,在推動計畫的規範下,建立有效的互動模式,發掘引導文化商品中的符號元素,如何形成與發現在地的文化情感,提供觀念思維的轉化融入商品中,就是由開放性譯碼確認概念,發展主軸譯碼所呈現的核心文化價值,以選擇性的主軸表現,來分析文化商品類型與表現型式的呈現過程,系統化說明在地文化商品的發展故事,建立在地居民的文化自信與紮根延續傳達在地形象的潛在動力與具體呈現。
(4)在地產業組織帶動文化商品發展觀念
湖本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經由文化商品的發展、推廣、回饋社區主體,並以社區營造的理念來推動社區產業的形成,為文化商品的基礎發展想法,更進一步從文化附加價值與特性,發掘確立文化商品的本身所具有整體性、多元化、個性化的思維象徵,即為文化符號的範疇概念,具有社區代表整體性與單一性特色因素,置入商品中。從本研究的訪談的譯碼範疇分析中,歸納出發展社區文化商品的主要助力,為在地產業組織的經營,從功能性的層面來看是在地傳遞訊息的對外窗口,由經營面向來觀察文化商品的推廣將有其限制,但透過範疇所構成文化商品發展觀念的核心價值看來,與在地產業組織的成立與社造理念延伸,呈現相屬連繫的關係。建立文化商品觀念的認同在於生產製作結合居民參與,引導消費者進入社區情境,可由DIY 實際製作體驗文化附加價值,並讓居民參與發展概念與推廣銷售可行性,建立自信心進而更能確立社區文化主體價值與存在性,廣為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以在地化特質永續發展。

設計者對湖本文化商品的意識分析
(1)以發現在地文化觀點驗證文化符號的組成
參與計畫師生在協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提供居民從開發社區原有資源去思考找尋文化題材,從生活觀點切入社區文化脈絡,一同探討由社區生活形態、地方宗教信仰、產業特色、保育生態等面向的代表象徵與故事性源由,並進一步與居民確認、驗證在地文化符號的組成,所隱含內在意義與外在印象,是否能引起居民認同及回饋其特色的存在性;在參與計畫師生解構象徵元素以符號論的方式,轉譯文化符號的表現型式,透過以立體模仿、平面描摩、型態抽象化、文字使用等運用方式,融入商品中賦予文化情感象徵性,經消費者使用、體驗轉化情境思考理解文化符號,產生對社區的直覺印象與聯想性事物,瞭解理解商品本身所要傳達的在地文化意涵。這階段參與計畫師生以創造符號的組成方式與邏輯,來引導居民對於文化符號的定義與構成元素,找出在生活觀點所認同的事物,使其從發掘角度進而發現在地文化的獨特性,予以顯現文化商品中。
(2)表達在地生活經驗體驗商品所賦與之文化情感
文化商品融入符號譯碼方式,在於傳達居民對於生活經驗的累積,讓消費者透過日常生活使用、學習性及紀念性商品時,能夠經由居民的解說與服務,創造體驗社區文化的情境狀態,具體表達社區生活形態、在地居民想法、地方生態、產業組織及社區福址象徵意義,透過語意學概念將文化符號整合,加以系統化地傳達社區所獨特之特色文化,消費者經由使用此文化商品後,能夠對社區文化產生在地情感,體認文化商品的獨特價值。如繪本以故事書型式的再創商品性質,注入原創的在地故事,讓消費者在觀賞學習社區觀點去理解繪本所描述之事物,於表象圖形文化的理解外,帶給消費者個人文化附加價值,產生文化情感的認同性,對於社區整體文化也能更深入地從意會到體會進而認同加以推廣,具體接受到文化商品所要傳達的訊息與用意,讓消費者能夠瞭解社區文化導向所要表述的外在形象及內在涵意。
(3)從文化符號整合層面創造屬於在地文化獨特性
文化符號的整合表現取決於商品所要傳達的感覺與印象,湖本文化商品的從單一符號的呈現象徵性,其中表現形式結合多項特質,如八色鳥徽章所傳達平面記號具有強烈的印象辨識性,商品本身文化符號具有衍生的保育象徵意義,因此可解讀出多重社區意涵;文化符號整合的層面可加以強化呈現社區文化整體性與文化主軸印象,因商品類型的置入層次,帶給消費者不同的認知印象,並透過立體模仿與平面描摹所形成文化符號象徵,商品形態與所要傳達的意義為直接關係,消費者可立即辨識,瞭解所要傳達的意義象徵,直接解讀文化商品所轉譯的在地文化特色。如徽章、項鍊、筆記本等文化商品,以再創商品性質,呈現在地的主體象徵,表達單一的主體性的訊息明確,表述出社區擁有的特有形象。而繪本則整合社區文化脈絡面向的符號,來傳達演繹出社區整體形象的特色,創造出在地文化獨特性的存在價值與容貌。
(4)由文化商品表現型式展現文化附加價值
文化符號運用於商品中,隨著功能性的使用回饋於消費者本身,符號的認知可透過語意的表述及語用學的特性,並加以活用社區在地材質象徵、文化主體意象、生態關聯性及產業象徵,融合搭配組成,並結合機能讓消費者於使用時,體驗暸解文化商品所要表達的在地文化特色,從學習中理解產生在地文化認知效應。讓消費者從使用文化商品過程感受其表現型式的過程時,同時藉由接觸社區外在環境與人文風貌,理解文化符號的意義,產生概念性原素,與個人所觀察到的社區文化特色予以連結,進一步解讀文化符號象徵的多元化,因理解而加深其印象與個人認同,感受社區生活文化的創造性展現,建立對於文化商品所衍生的附加價值觀念,形成認同文化創意產業所具有之在地獨特性與存在性。如繪本文化商品展現在地所要傳達的主體文化訊息,在閱讀後可直接辨識與聯想瞭解所要表達的社區涵意與深度,消費者解讀後藉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談及文書來往,傳遞社區文化訊息,加以延伸形成邊際效應,促進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的觀念推廣促使朝向永續經營。

來訪者對湖本文化商品的意識分析
(1)透過商品表現形式感受在地文化形象
文化商品表現形式透過當地材質與技術性,運用在地生活語彙象徵及社區代表性景觀為表現題材,以社區整體形象或單一特色展現方式,強化予以突顯文化商品的印象特徵與形象,展現商品本身所要表達的「事」與「物」的特性。「事」的表現主要在於傳達湖本反陸砂開採,突顯保育八色鳥的國際形象與象徵性,當來訪者在進一步接觸瞭解社區居民維護環境的意識認知後,能夠加深體會其象徵性意義,並加入文字描述說明,更能強化商品在地文化形象;「物」的表現即為運用當地材質與技術性,為外貌與質感的表現,呈現地域印象特質,提昇文化商品本身的外顯印象的顯眼特色。
(2)文化符號轉譯解讀取決於觀察深入社區層次
從問卷分析調查可以觀察出來訪者對於文化商品符號的轉譯解讀層次,取決於是否能融入在地生活觀點角度,感受進而辨識商品中的文化符號,與在地的關連性與聯想空間;從因素分析可驗證出在地文化特色轉譯成文化商品的認知,由融入湖本社區生活觀點的深淺來認同在地文化象徵。因素分析分別為說明示意、形貌聯想及理解概念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大眾文化解讀在地文化特色觀點,以八色鳥象徵性為代表,第二層次是曾接觸社區具有普遍印象,可認同部份社區生活觀點,以天聖宮在地宗教象徵為代表,第三層次為參訪過社區有深入關注,已融入在地生活觀點來思考象徵意義。
(3)經由使用層面體驗商品文化附加價值
湖本社區所開發的文化商品,主要的屬性類型可分為日常生活使用、學習性及紀念性三種文化商品,具有在地多元價值與使用意義,透過使用過程中貼近消費者個人生活,進而與商品之間產生互動,感受其文化象徵性,如八色鳥徽章經由使用者的配戴,傳遞反應出生態保育的象徵概念;另一方面從商品功能性的使用層面,感受賦與商品本身所要傳達的文化情感,尤其是學習性的八色鳥繪本最為明顯,從使用過程中逐漸加深使用者對於社區文化印象概念,提供個人精神上的需求所產生的價值感。而文化商品符號經由個人日常生活使用性,重複性強化於使用者潛意識裡,體驗聯想在地文化的特殊性意義,促使消費者由生活使用層面中建立社區品牌形象認知,進而產生附加價值感。
(4)從大眾文化接受性與理解程度判斷文化商品價值
來訪者對於判斷文化商品價值的觀點,主要來自於商品屬性接受性與符號解讀程度這兩個面向,來回饋個人欣賞商品的價值觀,進一步評估商品實際價值的存在性;商品屬性越接近大眾文化市場的需求性,與時代潮流觀念接軌,相對地越具有推廣的潛力。在湖本文化商品中對象較為廣泛且接受性高,為個性化與獨特性價值的八色鳥繪本,因此受訪者會認同很有社區特色;且商品所表達的內容具有在地的故事性,可讓消費者經由閱讀,走入湖本社區文化領域思維模式。再者消費者透過欣賞的美感判斷,解讀加以辨識其商品所傳達的訊息,呈現對於社區整體文化內涵與單一象徵的外貌美感;解讀過程的價值建立,在於個人理解文化符號的示意程度,為影響及判斷文化商品存在的價值因素。
(5)在地形象傳遞延伸在於對文化商品的認同性
當來訪者接觸參訪湖本社區之後,可由個人感官與美感意識兩方面來認知湖本社區的環境與人文特質,感官知覺上感受當地居民親切及擁有濃郁的在地文化,且因湖本為八色鳥棲息地而參訪社區,直接體驗在地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從美感心靈層面來觀賞湖本美麗景觀及社區吸引人的地方。當經由個人感官與美感意識體驗接觸社區文化後,促進個人對於在地文化意識主體印象逐一構成,轉化為整體的在地形象,形成認同的因素所在,同時進一步認同文化商品的符號轉譯層次,瞭解社區外在意象與內涵,融入感受商品傳達的社區情境,深入認知商品所具有在地文化印象特質,在經過大眾文化生活脈絡的流通與傳遞性,延伸擴散社區文化形象出去,顯現代表在地文化的具體容貌。消費者更經由長久使用產生認同在地文化所表述的意義價值,產生多元文化融合的存在性,達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與願景。

分析與評論
優點
訪談資料詳盡可輕易了解訪談者想法以及觀點
架構完整而清晰
缺點
研究方法過多立場容易混淆
對湖本社區符號參觀者不易引起共鳴
問卷法部份僅可提供後續研究者資訊參考,在此創作上沒有太多幫助

[ 老大不會是先峰 ]

《老大不會是先峰》是寶泰老師載客堂上發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摘自於《野心與願景》此本書,看先前幾行內容時就出乎我意料了,但所有的案例又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不得不令人信服。文章直接的表示,「市場老大」不一定會是最開始開創市場的人,而是投入市場或擁有獨立觀點並且懂得善有有限資源的企業。它反擊了一般學者的理論,提出強而有力、令人驚訝的結論─「先占品牌優勢並不見得存在」,主張當市場老大不能只靠「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而是靠「意志與願景」:像吉列在安全刮鬍刀問世後數十年才加入市場, 但是自此一直保持優勢;蘋果電腦稱霸於3C市場,但早先也不是這些市場的先鋒;亞馬遜是第一大網路商店,但不是業界先驅;說得就是領先進入市場的品牌並不能保證任何事,不保證知名度、不保證市場占有率、當然也不能保證長期市場領先地位;品牌的成功靠的是「意志與願 景」─願景、堅持、創新、承諾與資源運用五大要素。

「一家企業所能擁有的最大競爭優勢,在於能夠建立有激勵性的願景。」一般的經營者,通常只為員工訂定數字,驅策員工去實現這個目標,但數字是冰冷沒有人性的,願景則像是一幅畫,讓員工從空白到努力揮灑完成,因此畫比符號美好很多很多。這讓我想到我一開始接觸補習班招生,各個主管待人方式都不同,當然有些主管會用數字來激勵下屬去完成,但是如果只是數字而沒有一塊餅去引誘它努力,往往效果是劣於給下屬一塊餅,然後放手給下屬去嘗試是否可以嘗到甜頭:這就是願景的影響力。而在經營市場的部份,成功的策略不能打一炮就跑,投入的要素必須要持久、 內容必須要專業,透過這些要素一步一步的去經營去培養。在文章中提到企業玩策略和玩梭哈很像,義無反顧的投入很重要,企業要在有限的選擇內創新,殺出一條生路,然後才能當老大。

檢視企業經營,運用到行銷上的「龜兔賽跑」耐力賽的理論,似乎也可以運用到論文寫作的態度上。我想論文寫作上也是靠意志與願景還有放手一搏的投入,起先每一個人都必須擬定願景,訂定目標,然後一步一步鑑察自己前進的速度與方向,以意志力去帶領它前進,盡力排除萬難的堅持下去,勇於嘗試,大膽運用資源,寫出新的觀點,最後用力放手一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經營自己的論文,扎扎實實的去完成一篇完整的論文。

從歷史學習也是一個重要的觀點。在歷史資料的挑選上,必須避免由於歷史版本眾多的問題,必須採用四種標準:
一、勝任與否,資訊能否報導正確的資訊。
二、條件的客觀性。
三、內容的可靠度。
四、進一步確認,是否有其他可靠佐證。
而回到寫論文的本體上,不論在尋找題目或是已經邁向一步一步經營論文架構的同時,既有的資料以及觀點都可能是寫座鐘重要的元素,必須以同樣的方式去放大檢視,然後一一佐證,在運用到自己的論文終或是使用它去加強論點,在搜索歷史資料的同時,如果不夠仔細,不論對論文或是對研究結果都可能再造成不夠客觀或是不正確的觀點。我們必須謹慎閱讀以往的研究論文,藉由閱讀與批判來了解論文如何寫作的方式,以期能達到我們最終的研究成果。

老大不會是先鋒,先卡位不見得能夠常保市場領先,已經有研究主題的相關論文不代表它的觀點完全無法被推翻或是一定會寫得比它差,必須屏除先走的先贏的優勢,就像文章裡「市場老大」不一定會是最開始開創市場的人,而是投入市場或擁有獨立觀點並且懂得善有有限資源的企業。我想,研究結果與論文的成果不是取決在誰先訂定題目抑或是誰的指導教授給的資源較豐碩,在研究的角度上,除了透過歷史資料仔細檢視,大膽假設創新的去訂定主題後,最終要憑介的一定是堅定的信念去逐步經營理想,透過資源的願用提升願景的穩定性與拉近距離,然後放手一搏的去將承諾實現,堅持下去一定會闖出自己的一條道路。

[ 論文評論與分析:產業視覺形象設計之創作與研究 ]

產業視覺形象設計之創作與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研究生/鍾明燉 指導教授/康台生 (9308)
摘要
本創作研究旨在以臺北市北投區溫泉路34至68巷路段社區作基本個案,探討視覺形象設計在社區總體營造中的應用。

以質化研究及創作為主,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背景、範圍與限制、方法等,第二章「文獻探討」,有關社區營造文史回顧及案例之探討;第三章「視覺形象設計與規畫」,包含設計理念、媒體應用、作品背景解說、未來發展等;第四章「結論與建議」,綜合創作設計成果,藉由虛擬主題為:《湯戀》的「北投2005溫泉季」活動,以設計實務作範例,透過影像合成技法應用於行銷海報,加強北投溫泉產業視覺形象,冀於溫泉路段社區營造中有所回饋。

研究目的
北投半新不舊的街廓面臨改造的抉擇,暮氣沉沉的商業活動復見一線曙光,非商業區居民悠閒的生活步調受到影響,傳統產業與文化活動又將如何繼續發揚保存,迨為北投人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

「視覺形象設計」在社區營造過程中也許只是一個小部分,卻是最需要專業參與的一個環節,直接衝擊到社區居民的視覺感受、外來民眾的第一印象、甚至觀光行銷等文化產業。
透過產業視覺形象規劃,提升產業附加價值,透過文化來延續產業生命,以達永續經營的理念。

本研究創作,期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強化社區視覺形象、提振傳統產業、配合觀光行銷等,提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之改造方案,回饋鄰里。

研究方法
由於「社區營造」涉及社會學、田野調查、空間規畫等專業領域甚深,本研究僅以溫泉路段改造部分,藉由虛擬「北投2005溫泉季」活動行銷,以北投溫泉產業視覺形象設計為主軸。

先期蒐集資料、社造成功案例實地參訪,地方文史期刊、輿論報導、專書研讀等,逐漸限縮至與溫泉產業相關文獻,包含部分網路資訊,綜合整理歸納。

創作研究
擴大視覺形象設計應用,除一般海報,尚包括:街招、導覽、路標、布旗、紀念品、車身廣告、燈箱…..等,推展行銷企畫,以及延伸溫泉路段改造,由光明路口起至地熱谷風景區前為止。
視覺形象設計,經由草圖構想、修訂、標準字、色系等,海報設計儘可能保留原始影像作主要表現,以最少的影像處理作合成應用,美化北投視覺形象為基本處理要求,並未作過多的電腦特效。

研究結論
「社區」是一種介於社會與個人之間的中繼團體,組成的動力是「感情」與「利益」,私人空間不再那麼絕對,曾聽聞住在國外,如果庭院雜亂不堪,鄰居會主動干涉,又遲不改善,將由社區執事雇工代為修剪草皮,並強迫支付費用,這種社區共同利益的觀念,已經逐漸根植於臺灣的一些社區了。社區要有秩序、有品味、有文化,房地產價值才會提昇,否則任由個人違失損及公共利益,引發所謂《破窗理論》連鎖反應,社區將無限制的衰敗下去。公共事務總是會不斷滋生新的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是「人」,而個人的影響力終究有限,因此要有組織,組織要有能力,透過服務學習、共同參與、民主機能、協商決策、集體制約……等活動,凝聚社區意識、形塑特有文化,是建構優質社區的重要內涵。

一‧研究生以北投溫泉路34巷至68巷小小路段為研究案例,兩側住戶不多,營商店家單純,最大業主是北投國中與臺灣電力公司北投營業處,80公尺小規模的路段改造容易獲致共識,擴及巷弄週邊現有社區住戶,重新組構,作為老舊社區更新的指標案例,誠屬可行。

二‧北投特有產業非「溫泉」莫屬,因此,虛擬標題:「湯戀」的「北投2005溫泉季」活動,宣傳廣告暨行銷企畫所需的視覺形象設計、北投地區與溫泉有關景點拍攝、後續影像處理與商業應用…等,尚在能力所及範圍之內,研究生懷抱這份對北投的認同與歸屬,秉持回饋社區的心理,構築溫泉路段改造的願景,遂行本創作。

三‧視覺形象海報乃應用藝術之一環,電腦影像合成技術,用於畫面唯美處理並非絕對不可,惟須注意畫面構成的合理性、敘述性,再求感動力的表現。現代傳播媒材呈現多元化,傳統制式規格受到挑戰,以捷運或公車車廂橫式廣告,長寬就非《黃金比例》,海報設計自然必須符合多元媒體的需求。

四‧原始影像的質素,仍然是形象海報能否成功傳達的關鍵,如果取得完美的原始影像,就可以做最少的影像處理。基本上,鏡頭解像力、CCD光電元件、數位運算速度,透過敏銳的眼睛,以及必要的攝影美學訓練,加上幾分運氣,高質素的影像,自然手到擒來。

五‧追逐光影變化,是研究生比較喜歡的表現風格,深信《光與影》可以豐富影像語言,襯托主題更為躍動。即使在影像合成的技術運用方面,也經常塑造人工光影,而且在光質、色溫的調整上,耗費甚多時間與精神。

六‧市面上常見的影像處理或美工繪圖軟體,沒有哪一種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專業的軟體也一樣,端視使用者喜歡如何表現,與指令應用的熟練度。而各種不同的軟體,也都各有其獨特、方便的指令,所謂各擅勝場。處理影像不必拘泥於某一套軟體,在長時間交叉使用過程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啟發與創見,小小的一個工作指令、小小的一個轉折變化,很可能就是個人獨特風格的關鍵。

七.軟體的實際應用,是入門的一把鑰匙,親自體會才能開創更寬廣的影像世界,接受傳統美術、美學訓練者,不必排斥科技,電腦藝術終將成為藝術創作表現的一支,處在目前混沌的時候,我們何其有幸,比軟體設計工程師多了一份感性。

分析與評論
優點
文獻蒐集完整
創作視覺統一
缺點
研究目的與結論不符合
創作內容沒有研究觀察的輔助偏向單純創作
如以活動企劃為主單純的視覺無法構成完整企劃
資訊編排混亂
資訊缺乏統整結論
定位不清楚

[ 春和路56巷彩繪村 ]

以上是春安路56巷彩繪村環景

[ 環景上了癮 ]

我印象中,趙老師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篇《環景興頭》,我以前不懂為甚麼拍環景會上癮,可是我這次拍完彩繪巷和聚奎居後,我也突然間道哪都想拍一下環景,想看看利用環景拍攝下來和一般視覺有何差異。

利用連續假期,在回南投時,到外面走走看看時,變習慣性的帶著子瑜借我的相機,一有機會就拍拍看,回家後就馬上在電腦後製,我也不懂我為甚麼會突然間環景上了癮,或許是當它串聯在一起的時候那畫面的有趣性與跟原本拍攝時的差異性,造就我一番喜悅吧!

環景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但是很難想像透過十幾張甚至是三十幾張或是五十幾張照片接合,細節掌握好,後置細心點,那樣的角度與畫面的震撼度與按下快門那一刻所遺留下來的畫面的喜悅,是不同的,多了一份期待與盼望,你要說環景是多大的功夫,其實也不算是,但是它卻是一個不錯的工具,可以詳細的呈現空間的張力與結構,雖然也有人說,環景不是大家拍的都差不多,不過我想,有機會到外面走走晃晃時,我應該不會忘記透過環景來紀錄我的行程吧!

以上是中興新村文獻館與中興會堂環景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 My Blog-火火冖木 寫字樓。 ]

這是學校舉辦的學習部落格比賽獲選者們的合照,當初我也沒想那麼多,覺得既然寫了那又剛好有機會比賽,就試試看,就這樣了!

我一直都覺得透過部落格來紀錄自己的生活或是學習經驗是好的一個平台,在頒奬時,老師說很多學校花了大大的銀子去購買平台,但是在使用上以及經營上卻不見的是完善的,我十分贊同。我的母校——銘傳也有同樣的概念及想法去經營數位履歷,一樣舉辦了比賽,效果以及內容卻很不精彩,深感可惜。

部落格——是一個數位時代十分重要的表現平台,透過網路的連結,可以增加自己在網路上的人氣,當然不是誰來我家的那種單純的人氣,是一種對於你得言論或是觀點的支持或是關切,最近我使用了奇摩站長工具與人氣計數器一週過後,發現原來我的學習部落格,一直都有人默默的來去觀看,卻不帶走一片雲彩,已經勾起我的好奇心了,讓我感到更好奇的另一件事:在奇摩站長工具中,連來源地區顯示、使用瀏覽器、以及軟體都可以替你統計出來,觀看我網誌的人來自台灣北、中、南不同區域,平均每天都有出現,更還有奇怪的英國來源以及其他國家,足以說明學習部落格的經營與威力是不容小覷的!再者,我又使用了搜尋工具GOOGLE了一下,發現經過這些日子後使用關鍵字【吳振榮 】可以搜尋到我的學習部落格,我想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學習部落格的想法,或許我仍然無法像老師說得把過程跟紀錄都紀錄上去,總覺得他是一個平台,要呈現的東西應該盡可能完整,所以始終會在更新上及進度上不如預期,我想我應該好好調適,去找到最好的節奏。雖然很多人都說BLOGGER的後台工具不便使用,不過其實當你認真去了解它以後,其實他有滿多有趣及實用的功能,我就特別喜歡它後台中的網誌清單的功能,習慣性的將一些看過或覺得很不錯的網誌加在裡面,當站長更新時,它馬上就會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出現,當然我也會二話不說得去看看新消息,儘管很多人不會注意,不過我總覺得這管道讓我的部落格更精彩,因為透過資源更想的平台,可以將各類心訓以及觀點呈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透過連結去拉近距離,這不就是數位分享時代的優點嗎?

對於學習部落格,或許我總是喜歡看看東西寫寫觀點及想法,或是聽聽別人說甚麼或是作一些事從中找到感動變大辣辣的紀錄下來,儘管不是那種很正規又嚴謹的部落格,或許你說觀點跟想法不能夠全部代表學習的紀錄,但是我倒覺得如果只是一味的去網路上搜尋資料然後透過複製貼上來完成看似精彩的學習部落格儘管看起來似乎精彩,但是對我而言,那不是我想要的部落格,我希望我的部落格可以賦予自己的觀點以及想法,看到好東西儘管節錄或是分享,但是不能缺乏自己觀點,或許我不是大師,但是我像要誠實的去紀錄自己的想法語感動。

突然想到ppaperblog最近的一篇新的文章︰《Objectified》︰你有否曾經/現在對design這件事有疑惑?會否好奇到底這種那種東西是怎麼想出來的,設計師是哪來的靈感?現在Objectified 給你答案。


導演Gary Hustwit訪問多個設計師,企圖探討他們跟他們的產品之間的關係,並了解何謂之「設計」——當然每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畢竟我們對「設計」的詮釋都難以一致,但單是看看那些或平實或奇怪但都能影響我們生活的東西是從哪來、稍微了解設計師的腦袋、思維運轉的過程也是很能inspire的。

對於設計的詮釋,我想設計本來就要使生活更便利、更好,透過生活中的體驗以及感想去思考以及改變,一些或許是平淡無奇想法透過設計都可以讓他變有趣,我覺得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物值得我們趣發現,透過五感︰眼看、耳聽、鼻嗅、手觸、心去感動與體會,那應該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許多靈感吧!

[ 火火冖木 寫字樓。 ]是我的學習部落格,火火冖木是將榮字拆解,而寫字樓是我對部落格的一種詮釋,因為部落格就是一種用文字去紀錄的媒介,儘管仍然可以圖文編輯,但是文字的內容可以引起的感動及共鳴可能會更有意思。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 A Day of Jason ]


這是影像設計課的作業,一直沒有機會完成完整的拍攝,終於在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的機會下,請已經推甄上牙醫的學生子安當主角替我完成拍攝!

感謝子安的幫忙與配合,讓我使來喚去,還要配合演出,不管路人異樣的眼光,不過,也因為這機會可以讓我看看純樸的彰化之美阿!

不過,我更慶幸,可愛的機車,有骨氣的撐完整段台中彰化的拍攝,實在很怕機車掛在路邊,這可是子安爸送給他的牙醫之禮,不過它年事已大,很怕機車的馬力不夠強大或是不爭氣!

不 過,儘管以前上過類似的影像課程,也學過分鏡,但是,趙老師在課程中,所提到的「角度的豐富性」著實還是考驗著我,儘管地利之便,有很多鏡子的元素可以供 我協助拍攝,但是,如何讓鏡子中出現主角在較好的角度,更不能不小心將自己出現在畫面裡...我常常不經意的就在鏡子的反射中出現。再者,在拍攝前,除了 要清理環境,更要找尋適合的人演出,要可以配合與溝通,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在拍攝街景或是行車中的,更是要挑對時間與地點,去找尋適合的角度,場景也不容 易,要找到適合的景,又要可以拍攝的,其實每個環節都不容小覷,還有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要非常精準,不容就會錯失很多良機。

我不禁慶幸我不是大傳系的,因為要靠天吃飯,真是辛苦。為甚麼我會有降的感觸呢?以前大學時,攝影課要用傳統單眼相機去拍黑白的照片,其實沒有特別難,但是總是要在天氣好的時候,光線會相對的比較好看,回歸到更簡單的層面,雨天溼答答的光出入都不方便了,更何況拍照呢?一直以來我都知道攝影是很好的媒材,但是傳統攝影必須要靠鈔票來燒底片,數位單眼其實要有好的鏡頭也必須要靠金錢來堆積,我一直期許自己,可以以後有完整的經濟能力後,讓攝影成為一個快樂的活動。

儘管,這次的作業,重點是在鏡頭的運用,在拍攝的過程中,仍然收穫良多,我想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忙裡偷閒去彰化看看,還可以悠閒的騎車拍照,對於現在盲目又忙碌的生活而言,也是一番享受!最大的收穫就是我跟我的MAC又提升了進一步的關係了,透過這作頁,對他的界面及之前未曾使用的軟體都跨出新的一步了,作中學學中作,真是愉悅!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 美術館環景試做 ]

大二過後,就沒有再使用單眼相機來做作業了,這學期修了影像設計的課程,透過這門課我想我應該可以拍拍照,玩玩軟體吧!

環景以前學過怎麼製作,不過我卻也忘記的差不多了,透過這次的練習,終於有一點點勾起記憶,不過攝影一直是我的罩門,有時候總會去逃避,這兩組照片,其實早該完成,可是一直遲遲未將它完成,終於千呼萬喚使出來了!

雖然不是很有有趣的內容或是誇張的張力,不過當天天氣不錯,所謂陽光美氣氛佳,其實畫面色彩光影效果都算不錯,不過都是仰賴好天氣。不過當完整把照片合成拼湊在一起時,那種驚訝感是無法言語形如出來的,相較於一般攝影,環景的角度較遼闊,所形成的畫面張力也相對變大,雖然,對於攝影我不是強項,但是,環景滿有意思的,可以透過相機完整呈現空間畫面與結構的有趣性。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 李杉峯教授 序列.系列展 ]

配合中技90週年校慶,主任邀請李杉峯老師作品在學校展出,在協助幫忙的過程中,有機會先看到老師作品,真的很幸運,儘管海報是在匆忙中和妖女一起趕出來的!雖然中途也有許多其他的表現方式與方法,不過最後還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它,很感謝妖女的幫忙!不過,透過這次海報與邀卡製作,深深感到自己對中部的輸出店不夠熟悉,因而在完稿部份,容易困手困腳,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想對於基本的輸出店還是必須要多多觀察與了解,以便不時之需。

[ 校慶活動海報展 ]

配合校慶城市閱讀海報提早展出了!
雖然很趕~但是我喜歡景強這次作的海報!尤其是信封裡的101 !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 I am who I am-張宏吉教授演講 ]

雖然是簡單的小演講,但張教授準備的內容卻是十分精彩豐富的;算是校內聽到屬一屬二有趣及有收獲的演講,感觸頗多,如果,每個老師及教授都是如此認真的準備那一個多小時的內容,那每門課的收穫必然很多,這學期以來,很久沒有如此的充實了。

你可曾想過用爬山來訴說論文的關連?張教授用此譬喻導入,就讓我印象深刻,誰說流通管理所的教授不如設計學院有創意,這樣的論點與切入,讓我深感佩服,更聯想到了孟子盡心篇中—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這段話裡隱含著兩種含義:A.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B.基礎要扎實, 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這是一段激勵人立志向學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絕妙好文,深富哲理,值得我們在作研究的同時把它拿來砥礪自己。
盡心篇翻譯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了。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觀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看它壯闊的波瀾。太陽月亮有光輝,那光輝不會放過每個小縫隙
,均勻散佈;流水有規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滿不向前流;君子立志於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達。 」

Why I am here?一開始大大的字印在銀幕中,多麼簡單而直接的話語,是否思考清楚卻是很重要的。這也讓我想到了上學期第一次的設計實務課,一樣的話題,你為甚麼念研究所?我當時也是想了很久。同樣的話題,張教授卻很輕易的做了簡報,他是流通管理所的所長,在網球場上更是教練級的選手,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都是張宏吉教授,一方面是工作上的他,一方面是休閒興趣的他, 但相同的是—都是他的專業。

So why you are here?研究生是我現在的角色,張教授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數字—台灣有多少大學生、多少研究生、還有多少博士,而台灣目前已經有「十八萬」左右的研究生人數,我只是這十八萬之一,多麼恐怖的一個現象,這也說明了班上大家最近一直在思考,碩士這學位是否對位來設計專業有幫助,甚至連已經拿到碩士的朋友也遲疑的告訴我,要思考清楚是否要繼續念下去,因為這學期,突然的還是對環境有多疑問,似乎沒有太多收穫。

Do yourself。我看到時不斷的在思考如何「作自己」,因為這一陣子我對研究所的學習有了更多不確定感,在課程學習上,依然在路上走,卻沒有看到柳暗花名的景緻,更讓我無法享受其中,讓學習及研究變得不自在。我想,環境既然無法進步以及改變,我們更不能像它一樣原地踏步,不然真的會浪花一樣,一波波的被掩蓋過去,那在美的浪花都可能成為泡沫。因此,要清楚自己的角色?自己要甚麼?然後扎實的一步一步去經營,然後,認真的去檢視自己獲得哪些?缺乏哪些?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 八校研究生海報創作觀摩展-城市.閱讀 ]

八校研究生海報創作觀摩展-城市.閱讀首場於五月7日下午兩點在國父紀念館翠溪館開幕了!早上和甜甜、毓婷浩浩蕩蕩的從台中統聯出發,一下捷運就看到秋霞的背影,然後跟提早一天回家的強哥會合,其實,這樣的聯合展覽,真的宛如趙老大所說的就像是一場【公關活動】,沒有太多了學術交流,但是,透過觀摩他人作品,可以看到同一主題中,大家所發想的角度以及表現方式的不同,很有意思!

不過,我在展場中看到好多101,或許這也意味著101似乎很容易讓人跟城市聯想在一起了,不過似乎有些同學表現方式與內容呈現都是十分精彩的,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如果我們停下腳步來休息,那樣很容易就會被別人超越,雲科大與台藝大主任都說,他們這次展出的同學很多是非本科的學生,透過半年的學習中,琢磨技術,在畫面的表現上已經漸趨成熟,我想,我還要更加油,不然,很快就會退步了!

在創意發想上,撞到想法難免,不過我想必須要多看看這世界,還有對主題題目必須審慎解讀,才可以提升視覺與創意主題的連貫性,此次海報創作展,在主題部份訂定的題目為[城市.閱讀],是個範圍很廣的題目,不過在開幕後看到展場的解說,我想到如果這解說是在創作前,付在主題說明中來提供我們創意發想,或許會更貼近主題。

不過,很慶幸可以參與此次的活動,不論是參與與展出,都獲益良多。很佩服師大可以再如此短暫的時間,馬上找到很棒的場地,辦展覽是一個環還相扣的活動,希望到時候輪到台中場時,我們也可以大放異彩,作個完整而精彩的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