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 論文評論與分析:文化創意產業視覺形象設計評估與創作之研究-以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為例 ]

文化創意產業視覺形象設計評估與創作之研究-以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為例
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研究生/謝宗霖 指導教授/柯凱仁 (9506)

本文摘要

本研究以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為對象,從文化產業的創發觀點入,嘗試將視覺形象設計導入社區發展中,期盼能有助於形象的提昇,促進社區永續發展。研究經歷:田野訪查;需求確認、量化輔助設計概念發展、設計分析與評估、設計創作以及設計提案等。經此設計進程操作與社區民眾共同開發出合理的、具代表性的視覺形象系統。

全文分為:一、緒論,二、文獻探討,三、研究方法,四、研究結果,五、設計作業與成果,六、結論與建議等。希望透過研究,探討以科學化實驗輔助來凝聚、浮現、掌握桃米里內外部性偏好認知用於設計之可能性,使今後在面對視覺形象問題時,能有較科學化、客觀化的解決方式;設計創造屬於桃米生態村專屬的視覺形象系統。期待本研究成果與設計能提供社區發展、永續經營以及相關學術研究之參考。

研究目的
本研究為因應與設計桃米生態村永續發展中所需的視覺形象系統而生,整理研究目的如下:
1.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意義與價值,掌握桃米生態村現況、永續發展的困境與需求。
2.探討以MDS多向度評量法應用於輔助社區視覺形象系統開發案中設計分析與評估之可能 性;以科學量化實驗歸納,釐清受測者隱而未現的認知偏好訊息,確定設計方向與基準,建構合理的、有效的溝通機制與成果評量。
3.研習MDS的科學量化知識,探索量化研究的科學精神與操作方法,期能導入未來專案設計創發與管理。
4.嘗試設計出桃米生態村專屬的視覺形象系統,提供桃米未來永續經營導入或參考之用途,同時將以此經驗系統化為操作模式。

研究程序
第一章:緒論,說明此次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程序與研究流程。
第二章:文獻探討,對於研究過程中重要的名詞作釋義;如「文化創意產業」、「視覺形象設計」、「多向度評量法」「生態村」、「桃米里現況」等加以說明,以為研究與設計之基礎。
第三章:研究方法,陳述實證研究分四個階段進行研究,並對採用的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驗做法與判別依據詳細說明。
第四章:研究結果,詳述各實驗之結果,並呈現設計過程與初步成果。
第五章:設計作業與成果,桃米生態村視覺形象設計識別系統分析與詳述。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針對本研究之結果與發現之問題嘗試加以歸納整理與總結,最後做出若干建議。


研究方法
實驗法:採用MDS量化分析與評估,其目的是嘗試將感性的、抽象的、隱而未現的認知訊息等,化繁為簡,以利設計概念之發展與形成;透過科學量化試驗操作,明確而具體的整理符合社區永續經營的設計概念、意象用語,以為設計基準。
實驗一:集群實驗,以研究者於標誌設計相關書籍上與實地蒐集之生態相關標誌設計為受測樣式。
實驗二:此實驗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投射實驗─屬性形容詞取得」,第二:「偏好性實驗」。
實驗三:針對實驗二之結果,歸納設計方向,並進行第一階段初步設計,最後再融合實驗二之結果,針 對較被偏好之標誌,進行本實驗、檢驗。
實驗四:桃米居民的確認、偏好性實驗(設計驗證),針對實驗三之結果,進行修整。
實驗小結
長久以來,設計開發案曠日費時,其主要原因在於設計溝通不良;以感性方式從事設計雖然有其優點,但是在掌握偏好訊息方面,仍有難以避免的風險和迷失。透過科學量化輔助設計分析與評估方式,可用來掌握需要、偏好,朝最佳化的理想邁進。
本研究與設計于2005 年7 月開始執行,歷經了5次的問卷調查,其中包含4次實驗分析。在這個看似繁雜的設計方法中,事實上卻是個縮短開發時間的最佳方法。
透過這樣的操作過程,社區居民代表的參與,更能確切的開發出滿足需求的設計。持續的與居民溝通、解說、協調,能更順利的進行。最後,本研究將上述實驗之結果,繼續進行此設計推廣,為桃米生態村完成視覺形象系統,以輔助社區之永續發展。

研究結論
眾多設計者都了解,在設計過程中對訴求對象的心理認知因素的評估與掌握致為重要,但實際運用科學且客觀的方法輔助者尚未普遍。因此,本研究先以MDS多向度評量法,為主要的分析工具,再從實驗結果中掌握設計基準,以進行視覺形象設計。

從實驗一、二、三中,以受測者心理認知的角度,以較精確且客觀的方式整合消費者、業主及設計專業三方面的想法。透過實驗結果歸納、整理、解析設計需掌握的訊息,掌握最佳化設計的方向,再從實驗四確認需求,以利設計開展。最後,將本研究與設計創作整理結論如下:
1.藉由「集群實驗」將80個樣本,獲得17個「典範樣本」。以此方法用來輔助形象設計研究,可更客觀的擷取樣本。
2.「投射實驗」以肘部為主去觀察點,獲得屬性形容詞:「希望的、潔淨的、文化的、樸素的、悠閒的、健康的、親切的、獨特的、愉快的」等9個。為本視覺形象設計之概念與方向。
3.實驗二之偏好性實驗中研判,向度一為:「希望的」與向度二為:「獨特的」以此二向度作評估。並從偏好性認知空間圖與偏好性認知排序中得知,受測者較偏好的標誌其特徵傾向「較活潑、動感、有方向性、簡潔、有生命力」。


MDS 多向度評量法
多向度評量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簡稱MDS 法)最早為Richardson(1938)提出計
MDS的概念,之後歷經了很多學者的努力,使之完備起來。
多向度評
法可處理n個刺激物之間的近似資料,以建立這n個刺激物在歐幾里德空間中的「結構圖形」或稱構形;即一組點集合的特殊排列。
MDS是一種資料縮減的分析方法,起最終目的是建構一個具有最少向度的刺激空間,以觀察資料背後的「結構」,或可稱為受測者的「知覺圖」。
MDS法能案受測者的原始資料,以最適合的運算結果表現在幾何空間上,觀察實驗刺激物的分部狀態時,從中解讀受測者不可說的潛藏訊息;此可看作是受測者對造形認知的「識別」模式,此將受測者抽象知覺具體化的描述實為其特色,也應該是設計所需掌握之重要訊息(柯凱仁,2000)。


分析與評論
優點
a.圖文解釋、圖文解釋資料豐富且易懂
b.研究方法解釋清晰使閱者容易了解
c.架構完整而清晰
d.結論與建議說明清楚方便日後研究人員使用同類研究方法
缺點
a.統計圖表方式偏多不易理解
b.受測人員局限地域性不夠客觀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