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 論文無間道 ]

無間道這部片,對我而言,挺陌生的,如果要說對電影的劇情我大概一知半解,因為我從未完全看完這部片過,要說對他的印象,那我對主題曲超級有印象的,尤其是歌詞中的文字,如果沒有看劇情,我對他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
無間道電影國語主題曲
作詞:林夕 作曲:伍樂城 編曲:伍樂城 演唱:劉德華/梁朝偉
不 我不願意結束 我還沒有結束 無止盡的旅途
看著我沒停下的腳步已經忘了身在何處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 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
誰了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 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
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
我們都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 流浪在燈火闌珊處
去不到終點回到原點 享受那走不完的路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 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
誰了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 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

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
我們都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 流浪在燈火闌珊處
去不到終點回到原點 享受那走不完的路
一路上演出難得糊塗
一路上回顧難得麻木
在這條情義無間的路
讓我像你 你像我 怎麼會孤獨
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
我們都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 流浪在燈火闌珊處
既然沒終點回到原點 我想我們都不...不在乎
-------------------------------------------------------------------------------
一直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歌詞是描寫那種對生活對生命的無奈,但是當我看完這部片時,一邊聽歌一邊回想無間道的故事內容,是那種臥底生活的無奈感多過於生活,更是那種找不到自我的一種表象。

不過一直以來我都不懂【無間道】這辭彙的意義,蒐集了一下資料,影片介紹中描寫:佛經裡面描述,無間是地獄裡面最萬惡的地方,這裡弱肉強食,是非不分,罪孽深重的人就會被打落無間地獄,不間斷的受苦,永不輪迴。而無間一詞,梵文是 anantarya-marga,它的原始定義是立刻、立即或瞬間而含有沒有間隔之意。如果苦沒有被暫止或是中止的話,則苦是不間斷而連續。又有無間地獄的縮寫之意:這個的描述最初被用來表示苦的暫止或是中止。無間道為四道之一,可無間隔地進入解脫道。
而這電影的三集名稱都取自於佛經裡的寓意:

無間道
「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涅盤經》第十九卷。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
無間道2
「阿者言無,鼻者名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報之界。」
「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苦無間。犯五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
-------------------------------------------------------------------------------
無間道3:終極無間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以此連綿,求出無期。」
看到此處,便讓我想到,成紹正韜的設計引用金剛經的內容去做轉換,原來無間道也透過同樣的手法去替主題說故事,讓劇本更有張力。
1991年,劉建明18歲(少年劉建明-陳冠希飾),眷村長大,三合會會員,聽從韓琛(曾志偉飾)老大的指示,加入香港警察,作為黑社會的臥底,阿明不負 所望,花了七年時間就晉升至警長。其實劉建明的晉升全靠韓琛所提供大量敵對幫派犯罪的情報所換來的。韓琛也藉此擴張勢力範圍,更成為油尖旺區毒品供應的大 源頭。

1992年,陳永仁(少年陳永仁-余文樂飾)被警察訓練學校強逼退學,表面理由:身體狀況不適宜執行警務工作。機密理由:執行滲透進三合會坐臥底工作。兩年後,陳永仁因傷人被判刑兩個月,之後卻再犯被判監三個月,陳永仁成為韓琛手下最紅的小弟。

2002年,3月份一個晚上,尖沙嘴警區,重案B隊臥底提供的情報,將有一批毒品在油麻地避風塘交易,為配合CIB的支援,重案B隊已經鎖定目標人物為韓琛,因為劉建明(劉德華飾)內神通外鬼,結果雙方配合的行動機密也被洩漏,警方行動失敗…。

十年的臥底生活已讓陳永仁(梁朝偉飾)情緒到達不穩定的狀態,他已善惡不辨,處境更是進退兩難,原以搜捕韓琛的行動結束後他就可以再度回到警界去工作,怎料現在的處境更險惡,擔心身份被揭發外,精神上他也快撐不下去。陳永仁現在唯一覺得能夠支持他持續五個月的臥底生涯的原動力,就是每星期鍵一次他的心理醫生Dr.Lee,韓琛策畫新一波毒品運送,陳永仁發誓要找劉建明拿回屬於自己的身份。劉建明也擔心自己的黑幫身份曝光,無間地獄中的兩雄爭鬥…即將展開…

我的論文《無間道》
A。敏銳的觀察力
在無間道的劇情中,無論是哪一方的臥底,都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必須再過程中去注意對方在幹什麼?甚至,去找出可以隱瞞自己身分的機會;就跟寫論文一樣,或是在尋找論文題目一樣,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透過生活或是訪談之際,去尋找可能性,一再的正反推敲與細節觀察,去找出精髓以及可能性,去增加論文的穩定性與豐富性。
B。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
在無間道的劇情中,片頭黑幫老大韓琛片頭的一句訓話,點名了往後劇情的發展將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命喪黃泉。讓我聯想到作論文研究的過程中,儘管大家都有自己的教授指導,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其實,並不是你了名師的庇蔭就可以順利畢業,若沒有自己積極的付出與奮鬥,仍然會是一場空,作研究是一種必須行動的行為,如果單單靠教授的指導沒有勤奮的付出,那儘管畢業了或是完成論文了,仍有可能是沒有收穫的。就像韓琛說得「路怎麼走,由你們自己決定。」,選擇怎樣的題目跟研究方法甚至研究態度,都是取決在自我。
C。堅持到底
儘管在片中,雙方臥底都各有所思,但是在經營的過程中,若不夠堅持,那相對的力量會減小便容易導致失敗,這跟寫論文的過程是相似的,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瓶頸,遇到挫折,但是如果少了堅持,那結果可能變成失敗或是虛無,所以在研究或是寫論文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那樣才有可能達到成功。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 天空有多大,是靠自己去爭取的,但是...... ]

趙老師在部落格寫了一篇【不是學歷問題,是能力問題】。

這就讓我想到大三時,我很猶豫到底該不該繼續升學的問題,那時我思考了很久,甚至花了一年好好的讓思緒放空,去思考,到底我要甚麼?終於,我還是決定升學,不過,我的理由是—因為看得不夠多,懂得不夠多,所以不夠專業,因此,應該多學一點、多看一點。很幸運的,我也如己所願的繼續升學了,而且很幸運的按照想要的來到中技。當然,也有人問我為啥不留在原來的學校,我只知道,我想到別的環境看看,因為,一直在井裡,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我想要換別的學習環境,看看別的老師對設計的觀點與想法,當然,我也不是真的很厲害的那種學生,我大學時期也都花時間在學會辦活動,一切的一切都在活動中渡過,偶而參加比賽好運才有一些獎項,儘管不是班上屬一屬二得學生,大致有精彩的學習生涯,因此我期許自己可以在研究所學習中看到更多。

前天會有如此的疑問,因為當初建議我念研究所的學長提出現在的看法,我不禁一愣。不過,在上班時,思考了一下,我只想跟自己說:天空有多大是靠自己去爭取的。儘管,有人研究所畢業領二萬三,卻也有人高中畢業工作多年領十七萬,不過,對於人生,不是靠這十七萬跟二萬三還是一萬七去衡量的,應該是自己獲得甚麼,才是重要的。當然,我贊成老師說得為甚麼要滿足於兩萬三到三萬的薪水,但是,我覺得如果剛畢業,要我領這微薄的薪資,我是願意的,我相信能力是靠累積而來的,薪水與經驗更是如此。就像天空那般遼闊,卻有人總是把自己局限在井底,那當然他只能當井底的專家,永遠看得那片天空,但是如果靠一層一層的努力爬出井去看到更大的天空,那將會發現新的世界。因此,我期許自己,未來可以為自己開拓遼闊的天空。

曾經思考過休學與否的問題,對我而言,不是因為學歷,我也還不夠專業,我的想法跟鄭展不同。我其實在上學期某些課程安排中,獲得很多,也覺得自己的選擇沒錯,甚至,曾經我還曾大力推薦我大學學妹來考我們學校。因為上學期有些課程安排,讓我獲得不少。這學期,在課程學習上讓我較困惑,有些課程我真的覺得不知到自己會獲得甚麼?抑或是了解甚麼。因此,更讓我茫然了。研究所不應該只是看看論文報告給老師聽重點,然後聽聽演講、看看電影就過去了,似乎有更多可能。

我還記得我曾經問過老師,中技研究所的設立目標跟想法是啥?還有研究所可以給學生學到甚麼?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於是那種對環境的不確定感增加,導致企圖心不見了,所以就更茫然了。我不是完全為了學歷念碩士,但我希望我這些時間有收穫,不是那種單純的一篇論文的收穫。我記得考試時英文作文是你為何要拿到碩士學位?第一堂實務課,討論的事我們為何來到研究所?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學校又想要給甚麼?那碩士學程與大學學程內容上有合差異?那目標為何?(針對整個環境)如果站在消費者立場,不為學歷而來,我們在這獲得甚麼?在這學期,我還找不到答案。如果站在企劃的立場,那我們的機會點又在哪?其實應該還是模糊的。不過,這些問題就像老師們會討論,為甚麼我們不快樂?學習的態度怎麼如此?兩邊觀點立場不同,總有不同的疑問與說不出的答案。我向來都比較機車,不甘願被環境困住,真希望可以去改變環境與氛圍,可惜自己能力不夠。

回到【不是學歷問題,是能力問題】,有些人來到研究所就是要從事學術研究,那能力問題就是在於累積實力去從事研究與資料蒐集;那如果是要來增廣見聞的,那要累積自己的觀察力與靈敏度;透過研究所課程學習是否可以增長自己想要獲得的能力,我想也是個疑問。不過,不論學歷高低,有能力必然不怕在社會中找不到出路的。因此,我贊成【不是學歷問題,是能力問題】,不過,我更希望透過在研究所學習中,可以獲得更多屬於自己的能力累積。

對了~我從未想過我要念美術所!

[ 農世月曆改造期中報告 ]


此為提報簡報影片檔,詳細文字內容與圖片擇期補上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 Louis Vuitton紐約超時尚派對 ]

Louis Vuitton今年在紐約舉辦了一場Stephen Sprouse大師合作款的派對,當然在派對上面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模特兒,或是時尚界的大師。
這場派對是為了Louis Vuitton新產品塗鴉大師Stephen Sprouse系列,所舉辦的發表派對,大家來看看這場非常時尚的派對吧。

看了這LV派對的照片,又想想現在所待的環境,誰說保守才是最好的?那LV為何捨棄LOGO包不斷地做出新的嘗試!誰說新的想法一定不好,螢光色、塗鴉、LV不就又開啓吸引目光的新時代。

環境固然安穩,但是一直處在舊的窠臼中,那只會讓自己原地踏步,當別人不斷的嘗試與改變之際,你終將被淘汰,你看看POLO的經典綠格,不就逐漸被別的品牌取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我想終究是不變的定理,如果已經知道有問題,卻不去面對與改進,那終將被取代,儘管學校跟學生的關係,立足點本來就不同,既有的問題不改變那將等於退步,而日子久了還是會被看穿的。

不是我們都不開心,只是這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值得開心與期待,如果找了很久還是找不到,那再大的熱情都會逐一被抹滅。

幸好,下午趙老師一番話,讓我豁然開朗。

不過一味去適應大環境,那樣對這環境而言終究沒有改善,我想,真的是最好的方法嗎?不過,我只是個學生,我想我沒有能力改變這環境與這一切,只有兩種選擇,留下或離開,不過,當選擇留下之際,不為別的,像趙老師說得是為自己,那更應該隨著目標,去燃燒屬於自己的熱情,那樣才會有燦爛了火花。

我想,我很幸運。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 城市.閱讀 草稿 城市無所不在閱讀篇&訊號滿格篇 ]

這是另外兩張不才之作,方向轉到了多一點城市,不過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卻又不知到該加點什麼?
好困惑阿~~

城市無所不在閱讀篇
創意發想:這是我一開始聽到這個主題最先想到的視覺畫面,古老的城門上有著宛如書本般扇形的窗戶,就像城市在閱讀著城市一般,又像是在城市中總隨處可見閱讀蹤跡。

文案:城市無所不在閱讀。
---------------------------------------------------------------------------------------------

訊號滿格篇
創意發想:城市充滿著各種訊息,不論是歷史、科技、通訊......等都能夠不經意的在城市出現,運用手機訊號格延深出城市影像,呈現訊息就在城市中的意像,呈現閱讀城市訊號滿格得感覺。文案以萬、千、百、十、一去連結,企圖用文字去訴說城市的故事。


文案:閱讀給你訊號滿格的城市。
內文:萬種風情的城市,千變萬化的景象,百科全書訴說著:十分奧妙的一切。唯有閱讀,沒有距離。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 城市.閱讀 系列草稿-望遠鏡篇 紙飛機篇 ]

今年八校聯展主題為[ 城市.閱讀 ],這題目著實讓我不知到該把重點放在城市還是閱讀,又不像金犢獎有策略單,因此,先按照自己想的去嘗試看看,這次著重在文案的撰寫,想要嘗試有趣的文案,讓他替畫面說故事,不過,在海報設計上似乎不夠有事覺張力以及特色,海報跟廣告還是有相異之處,自己想的不夠仔細,就先放上來現醜一番了。

望遠鏡篇-閱讀讓你看得更遼闊
創意發想:透過閱讀可以讓我們視野更寬廣,視覺上以簡單的書本捲曲成柱狀以多層搭配呈現宛如望遠鏡的樣貌,呈現閱讀就像使用高倍望遠鏡,可以一望無際的看得很遼闊。

文案:一個城市,訴說著兩面光影,透過三款思維,延伸出四種可能,發表了五個觀點,領悟出六項理論,呈現了七種樣貌,個個八面玲瓏,在九十多年的醞釀之後,成就了十分精彩的城市供你閱覽,使你看得更遼闊。

---------------------------------------------------------------------------------------------

紙飛機篇-閱讀讓你飛的更高遠
創意發想:透過閱讀可以讓我們視野更寬廣,視覺上以簡單的書本內頁折成紙飛機呈現,呈現閱讀可以讓我們突然藩籬,邁向高遠的天際。

文案:一種方式,結合兩個習慣,在三種姿勢下,運用了四種器官,體會出五種感受,經歷六十種思考模式,消耗了七千多的腦細胞,在八種不同觀點中,衍生了九九八十一種論點,十方閱讀任你翱翔,讓你飛得更高遠。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 竊聽論文風暴 ]

如果沒有上這門課,我想我永遠不會發現這部電影《竊聽風暴》,它的氣氛營造以及演員精湛演出還有劇情的鋪陳都讓我印象深刻,一直以來我對太過嚴肅的電影或是跟歷史有很大關連的電影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我總會覺得枯燥。不過,這部片令我驚豔。

在論文導讀課上,觀賞了這部影片後,著實發現生長在言論自由以及注重隱私的台灣真的是可貴的。不過也讓我想到了《楚門的世界》不過在劇情上以及調性上落差 都極大,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一個是被竊聽一個是被窺視,我無法想像這樣的生活,因為那樣我會無法去分辨真偽,如果硬要選擇一個,我選擇被竊聽,因為「衛斯勒」用打字機完成了另一個生活,更凸顯出人性本善的一面。

《竊聽風暴》1984年11月的東德,柏林圍牆倒塌前5年,東德國家情報局「史塔西」正以恐怖威權控制著人民。東德秘密警察「衛斯勒」,奉命進駐了一棟華 廈,秘密監控名劇作家「德瑞曼」和他的美麗女友-知名女伶「西蘭」。劇作家德瑞曼雖被懷疑撰寫反動文章,「史塔西」卻苦無證據逮人。衛斯勒於是成為最佳爪 牙,全天候監控德瑞曼和西蘭的生活,期能盡快找出關鍵證據來。日夜不停進行竊聽工作、完全沒有自我生活的衛斯勒,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融入了德瑞曼和西蘭多采多姿的生 活。他不但私下對德瑞曼產生了友誼,更分享了他和西蘭之間的愛情與爭執、秘密與謊言…,而德瑞曼和西蘭卻渾然不覺。當德瑞曼和西蘭感情出現嫌隙,衛斯勒於是趁勢對西蘭進行逼供。西蘭會出賣德瑞曼嗎?衛斯勒能順利找出證據嗎?德瑞曼又能成功躲過這場竊聽風暴嗎?一場危險卻超級精彩的情報角力自此展開。

從《竊聽風暴》看論文
A。膽大而心細的觀察
從竊聽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必須要細心去觀察美一個細節,然後透過詳細的紀錄去整合出完整的內容,從過程中去推敲接下去會如何?甚至,去找出真相以及事實;宛如寫論文一樣,必須透過仔細的觀察,去了解研究主題在各環節或領域中,有何特色甚至可能性或是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透過詳細的觀察,大膽的推測,但是在推測過後,必須要持續觀察下去宛如作研究一般追根究底的去找尋事實。

B。執筆者可以改變事實
我印象很深的一段是,竊聽者並未將一切事實完整的一五一實的紀錄下來,他因為個人因素,透過邏輯推理,將監聽報告委婉的作改變,儘管並不與竊聽過程相符,但在上下文的邏輯推理下仍是可以連貫的,更讓我了解,在看每一篇論文的時候,並不完全是無法推翻的,每位執筆者都有可能將個人因素以及情感賦予在研究過程以及論文中,因此,必須提醒自己在撰寫的過程中,必須要以中立角度去做研究,以使完成之論文勢力足點穩固的;反之,在觀看論文的時候,不能當成單獨的閱讀,更必須去注意整篇文章的前後文關係以及邏輯性,以從論文中,找出可能的問題或是並非事實的觀點,或許在找研究題目,可以找到一個值得研究的題目。

C。環境的壓迫除了逃避以及適應還有另一條出路—坦然以對
劇中在歷史政黨的壓抑下,作家少了個性,演員被政黨都玩具,人民失去想法以及發言權,在一味的壓迫下,不在思考何為真實?只能想說如何才不會得罪政黨:宛如研究生與學校或環境的關係,在學校的課程以及綱領之下,或許有些方向並不是最好的,但迫於角色僅能以適應為主要想法,其實是有其他可能性的,宛如作家一開始的壓抑,不敢陳述事實,又宛如竊聽者的無力;到最後作家選擇將一切公諸於世,將事實透過雜誌呈現在書報中,而竊聽者,透過個人觀點將真相隱藏於自己心中,選擇正義的那邊,不就是一種坦然以對。在學研究的過程中,儘管學術是重倫理的,但是在真相與對的事物中仍必須去堅持,不能一味的被環境逼迫以及壓抑,否則很難讓研究變成有價值得研究,道候來充其量可能僅僅是一個過程,沒有太大的貢獻以及幫助。

D。必須感謝曾經幫助過的人
結尾時,獻給好人的鳴奏曲,他懷著感恩的心去感謝那用心頃聽的人,讓我想到論文中,必有的致謝頁,作一個研究,寫一篇論文,都不是輕鬆而易完成的,在過程中,可能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必須感謝那些使自己了解事實或是更加細膩的事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