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 餐飲文化體驗-實探摸油湯 ]

看到摸油湯,就好像回到了50、60年代的自家廚房一樣,他可不是真的廚房,他原本是一點都不起眼的豬圈,但是經過老闆的巧手大改造之後,現在已經是一家道道地地的復古餐廳了。門口高高掛著歡迎客人的紅燈籠,燈籠上面寫著大大的「酒」字,讓我想到龍門客棧;門旁還貼著舊式春聯,有趣的是,春聯上寫的不是恭喜發財,而是「喝酒身體勇,喝酒要爽爽」,客人一看到都會會心一笑吧!可以感受到老闆那無俚頭式的幽默。

一進到店裡面,餐廳裡面的擺設充滿了濃濃的古早味和人情味,古老的圓餐桌和木頭家具擺放整整齊齊,上面還有許多括痕,看就知道是經過”時代考驗”後所留下來的舊木頭桌椅;牆上掛著農夫下田的簑衣和草帽,還有扁擔,非常有古早農家的感覺,牆上是一幅幅的手繪電影海報,連黑白結婚照都出現了,牆角擺放著一張供奉神明的供桌,桌上擺著一些酒瓶,桌下則是凌亂的堆放著作農器具,一整個有親切感。店內的燈光是採用燈泡式的微亮黃燈,照在由磚頭砌成的柱子上,氣氛就出來了,比較特別的是,牆上有一個個方形的「洞」,即使白天不開燈,室內也有充分的陽光照進來,響應節能省炭的精神不落人後。

「摸油湯」源自閩南語 ”做油湯”,就是在廚房煮東西、做飯的意思,一般人可能比較少用這個詞,但是知道了以後格外有親切感,也很有本土意識。餐廳的老闆--曾先生,摸油湯是他 的第一家店,也是唯一的一家,他和老婆還有兩個女兒一起經營著這家餐廳。一開始,曾先生看到老婆的朋友有一家復古餐廳,覺得很有意思,便決定自己也來開一 家,於是他開始搜括身邊友人的復古玩意兒,還和母親一起翻箱倒櫃找出一些復古私藏,和朋友合資一起開了這家餐廳,並且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共同設計了店內的 擺飾和風格,於是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摸油湯。老闆還會常在部落格上po一些有趣的文章,讓喜歡摸油湯的客人可以常常分享他的心情,藉此拉進和客人的距離。我發現,老闆其實是個無厘頭、愛搞笑,也很認真生活的人,他po的文章,很多都是笑話或是時事,連星座都有,像他寫最近養了兩隻寵物, 一隻是變色龍,另一隻是刺猬,叫做刺刺郎,非常可愛~是很生活化、很親切的一個老闆。

一、文化的大面向
A.閩南文化
閩南文化,是指生活在閩南地區的閩南人共同創造的,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其分布範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後被譽稱的「廈、彰、泉金三角」(也就是現在的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區),閩南文化經過一代代的閩南人不斷的挖掘、弘揚、創造,並且吸收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特質孕育、發展起來,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

廣義的閩南文化的內涵包括農耕文化、海商文化,狹義的則含有建築、民俗、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及方言等等。

建築文化,閩南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樑、海防建築等等,閩南建築堪稱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宮殿式」,俗稱「古大厝」建築,座落於泉州南安官橋漳裡村的歸僑蔡資深民居是其代表作。該建築為群體建築,且座座雕樑畫棟,雕琢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戲劇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該建築保留了傳統的閩南民族建築風格和特色,又吸收了部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的裝飾藝術。

民俗文化係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物和現象,內涵十分廣泛,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生命禮儀、信仰習俗、社會組織風俗等等,而這些風俗中除與中華民族傳統風俗大同小異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藝風俗中的民間文學(民謠、童謠);娛樂風俗中的民間舞蹈,騎竹馬、舞龍舞獅、車弄鼓、賽龍舟、搏餅。

宗教文化是指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閩南人除了信奉道教、佛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特色的是民間信仰中中華民族共同信俸的媽祖、土地公、清水祖師等等。閩南地區宗教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也是其文化標誌。

B.閩南文化特點
1.閩南文化具有傳統性、連續性特徵。這除了繼承連綿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外,閩南文化自身的傳統也是不斷發展的。

2. 閩南文化具有一體多元特徵,即與中華傳統文化為同一體又以閩南文化為主體,兼吸收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等等

3. 閩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開拓性特徵,這在宗教信仰(多種宗教)、民間信仰(多神)、建築、戲劇、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戲劇方面,多種戲劇並存,歌仔戲、梨園戲、高甲戲交相輝映,即使同一劇種也是各種流派,各種技藝競相發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閩南語中融入一些馬來語等。

4. 閩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獨創性特徵,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它不僅形成歷史悠久,而且還保存了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同時還保存了許多古漢語的詞語。故閩南方言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

5. 閩南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和閩南人中多為中原漢族移民及多僑民息息相關,也與海商文化發達有密切關係。此外,閩南文化具有上承下傳的雙重傳播性特徵。即主體文化由中原傳播而來,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閩南文化,爾後又通過移民台灣,傳播到台灣及通過移居國外的華僑傳播到國外。

二、空間文化
曾老闆十多年前興起開家特色餐廳的念頭,因緣際會發現這處不起眼的養豬寮,卻化腐朽為神奇,將豬寮變成瑰寶,在不更改大格局前提下,保留建築架構,並以仿古為裝潢主體,光站在門外就被這紅磚砌牆、推式木門深深吸引。

在裝潢方面,以木頭特製的桌子與柔和的光線構築出溫暖的室內空間,餐廳一角擺設著傳統老裁縫機與兒時童玩,不但增添一股獨有的懷舊情懷,也吸引許多懷念古早味的客人前往。低矮的紅磚木門,卻高掛兩盞寫著「酒」字的大紅燈籠,門口對聯「喝酒身體勇」、「喝酒要爽爽」,橫批「喝酒總部」,頗具早年客棧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邁架式。

推入門,超大型黑松瓶蓋映入眼簾,像極了五零年代柑仔店特色招牌,在這小小不到20坪的餐廳空間內,暗紅磚瓦、昏暗光線,充滿懷舊情調,木桌長板凳、木造菜櫥、簑衣,加上碗公碗盤,甚至轉角處擺滿兒時童玩的小型柑仔店,就像是進入時空隧道,來到古早客棧小店,而牆上掛滿的紅紙對聯、打油詩,更替「摸油湯」復古懷舊風情,增添些許俏皮活潑之感。

三、服務文化
在摸油湯,還沒進門就會先聽到一句「客倌,您好!」的情招呼聲,這也是摸油湯堅持的服務品質,用充滿人情味的打招呼方式取代了歡迎光臨,讓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的菜色非常多,但是不需要擔心如何選擇,因為服務生會針對人數和口味做出最好的建議,讓你不用擔心點的菜太多會吃不完。

而且店員還模擬客棧的店小二,客人上座之後,會立刻遞上古早白鐵茶壺盛裝的茶水,加上滿滿一大碗的紅土花生來招呼客人,非常有趣。在這裡,喝酒不用啤酒杯,而是使用「碗裝」的復古方式,如果酒喝多了想吐也不必急忙衝到廁所,餐廳裡有設置嘔吐槽,這是老闆的貼心設計,就是為了怕客人想抓兔子卻沒地方去的窘境發生。


四、食的文化
閩南人常吃的是米飯,因此摸油湯的主食是古早的豬油伴飯,裡面的菜餚常用蝦、蟹、魚、貝一類的水產,像是豆酥生蚵、黃袍酥蝦、鳳梨蝦球、蛤蜊湯等等,或是依照桃園季節性所產食材烹調,山產、蔬菜、雞、鴨、鵝、豬、羊也常用來入菜,例如炒空心菜、古早鹹豬肉、酥炸肥腸、鮮嫩油雞,而由於閩南文化過去是農村文化,牛肉一般不常吃,吃牛肉是受到來自廣東的影響,所以摸油湯裡面的菜餚也較沒有以牛肉為主的菜式。

一般來說,閩南菜餚的花式不如粵菜,因此利用既有的食材盡量變化,像是用米做成米粉、湯圓就是一個例子。。基本上,閩南菜餚口味的特點是清淡,較不油膩,花俏也少。閩南人的早餐,常吃的是清粥,配上小菜、醬菜。由於過去的人並不富裕,閩南人在盛產期過後,就把過剩的材料加以乾製,例如曬魚乾,或者加以醃製。不論是獲得的海產或者菜類,就用各種方式盡量的利用、保藏。一般來說,菜餚的味道有一定程度的鹹,而且以香味為主。摸油湯也融合了一些客家料理,像是有名的苦瓜鹹蛋、客家小炒和薑絲大腸,也很值得推薦。


(菜單不叫做菜單,叫做菜譜啦)

(傳統的豬油伴飯)

(薑絲炒大腸)

(苦瓜炒鹹蛋)

(客家小炒)

(家鄉香腸)


(油雞腿)

(九層塔煎蛋)

(古早鹹豬肉)
(五更腸旺)
行銷文化

摸油湯有在雅虎奇摩的地圖日記成立部落格, 老闆會不定期更新店內資訊,也用部落格做為和客戶溝通的平台,另外,很多客人去過摸油湯之後都會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算是比較口耳相傳的行銷方式,也有一 些觀光網站會把摸油湯做成小幅報導網頁供人瀏覽,至於網站或是平面媒體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製作。

摸油湯地圖日記 http://map.answerbox.net/user_post-122514.ht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