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me Allegro - An Optimistic Borderline Story ]
以色列 / 2008 / Video / Color / 52' /
阿隆.亞謝 Alon ALSHEICH / 艾朗‧葉賀軻 Eran YEHEZKEL /
2008 俄羅斯 Message to Man 國際影展
2008-1108 台中文化局
影片簡介
長期處在戰火威脅下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本片紀錄一個堅強而固執的俄羅斯母親與她五歲的可愛女兒,住在距離加薩走廊只有四公里,非常靠近巴勒斯坦 特區的邊界上,這裡不但是全以色列受到轟炸比例最高的區域,光是以色列直昇機的巡邏,與終日不間斷的行動警報器便足以讓人心煩,但強悍的母親茱利亞堅持在 戰火下也要給女兒一個快樂長大的童年,進而發動鄰里,提倡以巴和平的提議,母親天性強悍的發揮出來。而本片的攝影師與母親間長期記錄下產生的感情羈絆,也 是本片的另一個爆點所在。
「我們試圖透過本片彰顯生活比戰爭更為強而有力。我們發現儘管在戰化下生活,依舊可以養育小孩與談戀愛,我們學習到在這種情況下養育小孩最好的方式便是告知她們悲慘的事實,無論哪裡都有好人與壞人,不管你是猶太人或阿拉伯人。」─阿隆‧亞謝&艾朗‧葉賀軻
The film follows a mother and her 5-year-old daughter, who live on the border between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An intimate and surprising story of a mother and daughter, they raise each other in their barbed wired fenced house, in spite of Israeli helicopters soaring above their heads, and Palestinian rockets falling in their yard.
“In this film we tried to show how life is stronger than war. We found out that even when you are under fire, there is a way to stay human, raise a child and even fall in love. We learnt that the best way to raise children 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 is telling them the sad truth: there are bad people and good people everywhere, regardless of there being Jewish or Arab. In our story, Julia's attempt to make a difference started a chain reaction that didn’t bring worldwide peace, but changed at least three lives for the best.” - Alon Alshiech, Eran Yehezkel
觀後感
向來我對戰爭片沒有太大的興趣,像當年勇士們和芝加哥上映時,我一定二話部說去看芝加哥,哈!在當天去看第一部以色列女兵日記,雖然一開始因為是紀錄片,所以在呈現方式上,較為有趣與寫實,但是,在經營方式上,對我而言稍嫌枯燥與冗長,坦白說,在當時我著實不想看第二部片,不過,不是因為無聊,是因為我累了!
不過,感謝上天讓我沒有錯失看這部片的機會。我第一次看到有笑聲的戰爭主題電影。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是人類最真誠的純真,因為沒受到環境的迫害!所以是發自內心的,用最簡單的心跟眼去看世界,所以是可貴的;但是,在劇情中,卻更是感傷,也多了分惋惜。相對於兩國之前砲火聲,孩童純真的笑聲是可貴的,我想,生存在那環境裡,需要面對砲火隆隆的每天,如果是我,我應該會常常想要逃跑吧!就每天唱著瘋狂世界 [ 我好想好想飛~逃離這個瘋狂的世界! ] 就是那種感覺。劇中的她們,很堅強,也很認真的經營生活,不因此而喪失鬥志,或是怨天尤人,這是我們大環境中,很多人缺乏的。想想她們,想要的應該不多,只想要天天可以少了[ 紅色!紅色! ] 的廣播聲的那種平凡的日子,但是卻如此的難!我們,真應該好好的反省。
我喜歡來自母女間,那種綿密的情感,尤其是都砲火隆隆的時候,那種擁抱我想是最真實的一種擁有,比起遠離戰地、逃離現場來的溫暖的多,就讓我想到921大地震,當時,我還年輕,住在南投的家中──我家是那種在山上的種房子,有點像林肯大郡那種,地震當時,我以為是我家後面的山崩了,所以我要變成流浪的小孩了,過了一會,才知道原來是地震,而且是撼動台灣的那種,全家人拎了家當,往車上跑,一起奔往安全的地方,那種與家人緊緊記在一起的感覺,是很真實的,無法遺忘!儘管在外面的日子,是沒有家裡安穩,但是,那種大難過後,全家人可以僅僅依偎在一起的感覺,是很好、很踏實的。我,對於劇中母親說的 [ 逃到安全的地方,不如給他安全感 ] ,特別贊成,因為那種感覺是你到了在安全的地方也無法替代的。
對於環境的熱誠,也是在母女生活中,很真實的一面,我印象很深的──當樹倒了的隔天,女兒說:樹一直很努力長大,為什麼被折斷?這句話讓我心中充滿澎湃,是人對於環境的無奈,更是環境對人的無聲哭泣。如此一個小女孩,是如此的珍惜生命,而,人在政治立場或利益關係上,卻是如此卑劣,令人可悲!我想這如以說明了,導演跟母親想傳達給孩子們的:不要學會分什麼膚色的人,要學會分好人壞人。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對於長期受炮火攻擊的環境,通常剩下的都是對對方的不滿去再教育給下一代,一直循環,週而復始,沒有變化,局勢也因此沒有變化。儘管生存在加賽走廊,因為有陽有牧場,就可以像澳洲,其實改變想法的方向,可能會看到不同的觀點或是道路,我想母親和導演做了很棒的示範。母親在對砲火隆隆的攻擊下,縱使被迫暫時親情分離,但是,他邀請大家聚會,跨出第一部,透過廣播與對方溝通,雖然沒有很多人,雖然沒有改善,但是,卻是一份對於環境、土地的熱愛。
不過,最令我有感觸的是──在這種環境下,被迫成長的小孩,而說出一於他年紀的話語,是如此的真實與可愛,對於,這女孩的生命,雖然因為母親的照料沒有少了童年與快樂,但是,看在眼裡,仍然會讓人於心不忍。或許可以平凡生活,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種滿足,是一種期待或是奓求,我們不懂珍惜,而他們卻如此認真的經營每一天,多嚜感嘆的一種氛圍!對於現在的我們,我想我們更應珍惜當下,讓它精采。
我喜歡導演生活式的經營,因為是生活,所以真實;也因為是生活,所以也貼近我們;當然更因為是生活,而有了一種對比,那種想要平凡的快樂卻得不到的人們與汲汲營營於功利永不知滿足的我們,多麼諷刺的畫面!難怪導演會命名為[ 快樂頌行不行? ]快樂感覺是那麼容易獲得、那麼平凡,但是,對於他們真的是[ 快樂頌行不行? ]。那首快樂頌,在女孩的經營下卻是多麼的淒涼!或許是那樣的背景與環境吧!快樂頌行不行?
0 意見:
張貼留言